高三語文總復習教學案1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團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予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悟。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4.下面各句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 斷岸千尺 陡峭的江岸 b. 如此良夜何 美好的
c. 攀棲鶻之危巢 危險 d. 放乎中流 不拘束,使任意行動
5.下面兩組句子加點字的意思,用法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
① 是歲十月之望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② 以待子不時之須 咸以愚辱
a. 兩個“望”相同,兩個“以”不同。 b. 兩個“望”相同,兩個“以”相同
c. 兩個“望”不同,兩個“以”相同。 d. 兩個“望”不同,兩個“以”不同。
6.下面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 以待子不時之須 b.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c. 俯馮夷之幽宮 d.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7.下面對文章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
a. 這篇文賦,是《前赤壁賦》的姊妹篇。兩賦抒情寫意,大體相同,而此篇表現作者幻想超塵出世以求解脫的情思比前篇更為具體而深沉,末尾鶴化道士的幻覺幻境,更多具一層浪漫主義的藝術特色。
b. 全文以游蹤為線索,以時空的變化,逐步推出新境,顯現出作者文思奔涌、奇想聯翩、幽情妙趣、隨文畢現的藝術特色。
c. 蘇軾秋天剛寫完《赤壁賦》,由于情猶未盡,又在隆冬寫了這篇《后赤壁賦》。
d.《后赤壁賦》寫的是月夜之游,但描繪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間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轉為峭拔。
8.翻譯下列句子:
(1) 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2) 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