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總復習教學案1
漁樵于江渚之上 漁樵:名詞用作動詞,打魚、砍柴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醉則相枕以臥,臥而夢。 夢:名詞作動詞,入夢,入睡。
望西山,始指異之 異:形容詞意動 以……為異
達標練習
1. a(b愀qiǎo c馮píng d和hè 釃shī)
2. b(a“元霄節”應為“宵”;c“直接了當”應為“截”;d“振耳欲聾”應為“震”)
3.b(“以致”一般帶不好的結果。)
4. a(“無動于衷”應為“不動聲色”。)
5.d(a.最后一個分句句式雜糅;b.成分殘缺,應加上“……造成的”;c.“至少有……以上”矛盾)
閱讀與寫作
一、精品鑒賞
【語段一賞析】:文章題為“江南的冬天”卻從北國的冬天寫起,而且把北國“躲在屋里過活的兩三個月的生活”,寫成“一年之中最有勁的一段蟄居異境”,老人、小孩“個個在懷戀”,這里,作者并沒用因為對江南的冬天“銘刻特深”而否定北方的冬天沒有情調的意思。“這一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愛得很么?”一個“也”字充分表明作者對北國冬景的肯定和喜愛。 寫北國的冬天是為了寫江南的冬天,寫北國的冬天的蟄居生活是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明朗”和“特殊”。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愛一方水土,這“一方水土”也應該包括這一方水土的氣候。正是這樣,郁達夫才對江南的冬天如此的熟識,愛得如此深沉。
【語段二賞析】:“跳躍”“顫抖”“一躍”等動詞的使用不僅準確的寫出了落日消失的過程,而且運用擬人的修辭將落日人格化,活潑自然。“依戀地慈愛地注視著人間,好像有些貪戀,不愿離去,或者說不愿離去正在注視它的我們”更是通過擬人手法賦予了落日人的情感,豐富了文章內容。這里,對落日逝去過程具體細致的描寫不正反映了作者對落日美景的喜愛以及無比珍惜和眷戀之情嗎?
【語段三賞析】:這里的環境是寂寞的,而作者的心靈并不孤獨。作者與自然息息相通,融為一體,在作者眼里連“每一枝小小松針都富于同情心的脹大起來”,成了朋友,還有什么不能成為朋友呢?還有什么能讓“我”感到孤獨呢?“我”“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溫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侶”。所以說“我并不比湖中高聲大笑的潛水鳥更孤獨,我并不比瓦爾登湖更寂寞。”大自然的一切最富有人性,在大自然的事物中,只要有五官,不可能有陰郁的憂慮。享受四季的友愛,生活不能成為我沉重的負擔,佳雨是大自然豐厚的饋贈,我比別人更得諸神寵愛,短暫的懷疑更堅定了回歸自然的決心,更對自然一往情深。大自然為作者提供了心靈棲息的家園,找到了思考的空間,使作者的胸懷更廣闊。本部分寫出了作者心靈探索的痕跡,真實而自然。
二、素材提純
話題:人與自然
1.如果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2.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淚來,我感到,死亡原來也可以是一件充滿莊嚴和尊嚴的事情啊!
3.正像當初鹿群在對狼的極度恐懼中生活著那樣,那一座山將要在對它的鹿的極度恐懼中生活。
4.太多的眼前安全似乎產生的僅僅是長遠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