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左忠毅公逸事
默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積累文言知識點;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朗讀課文,正音。2.教師指導積累重點的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及特殊句式。
3.每段用一句話概括內容。 1.自己借助注釋閱讀課文。
2.四人一小組,進行互助翻譯。將解決不了的問題作積累。然后小組互相解答疑難問題,其間由教師做指導積累重點字詞及句式。
(1)詞性活用
從(使……跟隨 動詞的使動用法)
面(當面,名詞作狀語)
前(向前,名詞作狀語)
席(以……為席,名詞的意動用法)
背(用后背,名詞作狀語)
手(手──拿著,名詞用作動詞)
(2)實詞積累
先、京畿、微、被、更、眥、俟、趨、輒、造、第
(3)虛詞積累
則、雖、焉、以
(4)特殊句式
史朝夕(伺)獄門外(謂語省略)
卒感焉(被動句式)
3.一句話概括
1段:左光斗發現并選拔人才。
2段:左光斗身陷獄中而堅強不屈。
3段:史可法在軍中恪盡職守。
4段:史可法敬事左光斗的父母及妻子。
5段:補說左光斗逸事的由來。 對于高三的學生來說,本文在內容的理解上不成問題,完全可以自己解決重點字詞的積累,所以本環節教師的的作用只是指導,以防知識點的疏漏。
精讀、圈劃、品味。 1. 熟讀課文
2. 讓學生圈劃出文章中刻畫左忠毅公及史可法的詞語,然后引導學生品味,從而進一步研究刻畫人物的方法。
3. 文章題目為《左忠毅公逸事》,為什么第三、第四自然段主要刻畫史可法?
4. 提問學生:你認為本文中刻畫人物最精彩之處是哪里?為什么? 1.齊讀,每組選一人朗讀。男女同學分別朗讀。
2.圈畫出課文中刻畫人物的精彩語句。并說說為什么。把討論的重點放在三、四兩個自然段的作用上。
(第一段:“風雪嚴寒”、“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瞿然注視”、“面署第一”、“他日繼吾志事者,惟此生耳”分別運用環境、動作、細節、語言等描寫方法刻畫人物的覓才——惜才——選才——譽才的特點。)
(第二段:“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 摸地刑械作投擊勢”、“國家之事糜爛至此”本段通過運用神態、動作、語言表現左公的剛毅、以大局為重。)
(第三段:明寫史可法,暗寫左公,寫史的忠于職守,正在表現左的言傳身教對史的影響,從側面豐富了左的形象。例如,史的“數月不就寢”照應左在“嚴寒”天視學;史坐帳外看著士卒睡覺,照應左對古寺中寒士的愛護;史“甲上冰霜落”,照應左在獄中傷痛萬狀的剛毅謀國。史的“下恐負吾師也”一語,點透了和主題的關系。)
(第四段:從史可法的不忘師恩,可知左光斗愛惜人才,唯賢是親,唯賢是用的可貴見識。) 問題設置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記敘文中刻畫人物常用的方法,指導學生刻畫人物關鍵在于精選材料,抓住細節,也許只需幾筆便可使人物躍然紙上。
拓展閱讀,進一步把握課文,深入探究。 印發幾篇桐城派的文章,方苞的《獄中雜記》、姚鼐的《登泰山記》,結合《項脊軒志》進一步研究桐城派的寫作方格,并引導學生做歸納。 1.通過閱讀所印發的材料,四人一組討論幾篇文章的共同的特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