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復習教案
分析思路:第一、二段從實例入手,引入論題 第三、四、五段以靜為例(《史記》李廣射虎)與動態例(賈島苦吟)初步論證中心論點 第六、七段以正面例(東坡詩句等)與反面例(“套板反應”現象),說明咬文嚼字之難,進一步論證中心論點 最后一段,水到渠成,加以總結。
2、欣賞品味,延伸提高
設計問題,組織討論,引導學生進行重點品味
①文章前一部分舉了三個例子說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這三個例子的作用是否一樣?
明確:三個例子,三種類型,三層意思。
例一說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由此引入論題。
例二說明文字一增一減意味不同,從靜態入手論證中心論點。
例三從動態入手,說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非常精煉、準確,既缺一不可,又不顯絲毫累贅。
②文章在第三段提出了中心論點,是如何明確的?
明確:文章第三、四兩段可以看成一個句群,共7句話,第1句承前文揭示中心論點,第2句岔開,稍帶一筆說到“咬文嚼字”的另一面,因非作者主攻方向,一句便打住,第3句又承第1句稍微展開,第4句承1、3句說明原因,第5句進一步申說,第6句和第7句運用事例從反面證明。句句寫來,嚴謹縝密,無懈可擊,可見作為桐城派有深厚古文根底的朱先生文章的雅潔謹嚴。
③我們提到第一個事例是引入文章論題,直至第三段才提出中心論點,論題和論點有何區別?
明確:論題只是要論述的問題,它多用短語和非判斷句、非陳述句來表達,只是用來框定、指示中心論點,中心論點是作者在文中表達的觀點,必須用判斷句或陳述句明確表達,論點圍繞并點擊論題。
④投影或多媒體顯示以下觀點,讓學生自由評述。
“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文學是艱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勵,推陳出新,時時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煉與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3、重點賞析課文第7段
①導入
先看兩段文字描寫:這是某年高考中兩位考生對一對孿生小姑娘的肖像描寫,你認為哪段寫得比較好?(多媒體顯示)
a、這是一對孿生小姐妹,看樣子也就十歲左右,個子長得差不多高矮,穿戴也都完全一樣。兩個人都是蘋果臉兒,櫻桃嘴兒,濃黑的眉毛下鑲嵌著一雙烏黑的杏核兒眼,一笑兩個小酒窩,兩個人都扎著兩個羊角辮,辮上都扎著粉紅綢結……
b、兩個小姑娘個頭一般高,模樣差不多,都穿著粉紅色連衣裙,都扎著馬尾辮兒,辮上扎著紅綢蝴蝶結,跑起來就像一對蝴蝶追著兩朵鮮花飛。這是一對孿生小姐妹,不細看很難分清誰是姐姐誰是妹妹;一個眼睛雖大,卻顯得沉靜秀氣,一個大眼睛烏溜溜地左顧右盼,顯得更天真活潑……
討論明確:第二段文字較為生動,尤其是細節描寫“一對蝴蝶追著兩朵鮮花飛”,活靈活現,非常生動,說明作者觀察細致。同時有關眼睛的描寫,同中有別,抓住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第一段文字雖然也文通字順,描寫也很細致,但有點“千人一面”之嫌,這種情況朱光潛先生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套板反應”。對這種現象朱光潛先生又是如何看待的呢?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