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復習教案
②什么是“套板反應”?朱光潛先生對這種現象是如何看待的?
明確:在寫作中,一寫就像聯想到一些陳詞濫調,毫不斟酌地使用它們,并且自鳴得意,這是近代文藝心理學家們所說的“套板反應”。
朱先生非常反感這種做法,他說:“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如果老是傾向‘套板反應’,他就根本與文藝無緣”“‘套板反應’和創造的動機是死敵”“一個作者在用字用詞上離不掉‘套板反應’,在運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個人生態度方面也就難免如此。”
③為什么“套板反應”和創造的動機是死敵?
明確:因為“套板反應”使人安于套語濫調,沒有一點新奇的意味,而創造的動機要求創新,套板反應與創造的動機是不相容的。
④作者在文中提到了韓愈的一句話,“惟陳言之務去”,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作者說“這是一句最緊要的教訓”?
明確:“惟陳言之務去”出自《答李翊書》,意思是:“一定要舍棄那些陳腐的思想和言辭”,惟陳言之務去,才能不致滑到套板反應,在思想感情上和語言上創新,才能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⑤既然語言跟著思想走,思想感情應是主導的,為什么反過來說“你不肯用俗濫的語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濫的思想感情”?
明確:語言和思想情感的關系,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形式與內容是相隨而變的,思想情感固然是主導,但是語言也影響思想情感。語言上刻意求新,也能推動人們在思想情感上的求新,遇事朝深一層去想。
⑥“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來的”,這個“作”字的含義是什么?
明確:就是運用創新的思維去創新,就是匠心獨運的創作。
⑦延伸:用文中所學的道理來解釋下面幾個例子。
著名畫家達•芬奇初學畫的時候,老師讓他畫雞蛋,可他畫了一陣子,就覺得沒意思,不畫了。他的老師告訴他,在不同的光線下,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都會有不同的結果,希望他能努力去做,達•芬奇聽了之后,按老師的話去做,鍛煉了自己的觀察能力,最終成為一名大畫家。著名的短篇小說藝術大師莫泊桑初學寫作的時候,他的老師福樓拜卻告誡他,每個事物情狀的描寫,最準確的只有一個詞,在寫作中運用了這個詞,文章就最簡潔。
明確:這兩個故事其實說明的都是觀察的重要性,只不過側重點不同而已。“畫蛋”的故事告訴我們觀察事物要多角度、全方位。莫泊桑的故事告訴我們觀察要細致、詳備。這兩個故事都是和“套板反應”唱對臺戲的,都力求創新。只有通過多角度的觀察,才能發現一些別人所看不見的東西,畫出自己獨特的東西來。寫作上也要求觀察必須細致,力爭找到最恰切的詞語去表達,這樣,才能使讀者身臨其境,產生簡潔明了又栩栩如生的效果。
五、板書設計
郭老改字
(正)李廣射虎 蘇軾寫詩(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