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復習教案
要 要
(正)賈島論詩 套板反應(反)
結
達到藝術美
六、整體把握,獲得啟示
內容上啟示:①語言文字是非常微妙的東西,咀嚼品味語言實在很不簡單;②品味語言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③品味語言也要獨立思考;④運用語言也要努力創新。
寫法上啟示:①舉實例,講道理;②要注意資料的積累梳理。
七、總結
朱光潛先生的“咬文嚼字”提出對文字“必須有一字不能放松的謹嚴”,是對那種粗心、自滿態度的一種評價;在記述中有分析了眾多材料。作者在品味語言和運用語言上給予了我們的啟示,也讓我們學到了作者勇于質疑的嚴謹治學的精神,這對我們的寫作將會有重大的指導作用。認真讀書學習,學會品味賞析,“于無疑處生疑”,只有不斷地練習,我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才會真正地提高。
八、拓展運用:朱光潛先生是語言大家,但“智者千慮”,未嘗不會有“一失”,同學們不妨對本文也進行一次“咬文嚼字”。(見《素質教育新教案》高一<下>p189)
九、延伸練習
1.比較下列各組句子,哪句表現力更強些?為什么?有的作者已有評析。除此之外,低還有什么獨到見解?
a.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 b.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
a. 你有革命家的風度。 b.你這革命家的風度。
a.僧推月下門。 b.僧敲月下門。
a.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 b.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a.這女子長得柳腰桃面,真是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人!
b.東家之子(女),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a.紅杏枝頭春意濃。 b.紅杏枝頭春意鬧。
2.作者認為王若虛對《史記》中“李廣射虎”一段的修改“實在遠不如原文”,并說“這種分別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細心玩索一番,自會明白”。你如何理解這句話,除了作者的分析之外,你對改前與改后還有什么見解嗎?
3.要求學生從自己的習作中任找一篇,也來個“咬文嚼字”如何?
十、課外對比閱讀
馬南邨的《不求甚解》(見《素質教育新教案》高一<下>p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