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專項復習教案
a.中學生是如何支配壓歲錢的呢?我們應該如何正確使用壓歲錢呢?你是否想過用它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比如捐給希望工程等)。對上述問題,我們作了一些調查。
b.徐悲鴻筆下的馬,正如有的評論家所說的那樣,“形神兼備,充滿生機。”現已成為該美術館的鎮館之寶。
c.每當疼痛發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壓迫止痛法”——用茶壺蓋、煙嘴、玻璃球、牙刷把……頂住疼痛的部位。
d.這個“冊”字多像在幾節竹簡中間,穿上一條繩索的樣子,傳說:孔子因為勤奮讀書,竟把這種穿冊的皮條翻斷了多次。
五、病句天天辨——注意句中指代性的詞語
探析角度:注意句中的指代詞
儲備知識:代詞有人稱代詞(“他(她)”、“自己”)和指示代詞(“這”、“其”),用來指代句中內容,考慮是否指代不明。前面羅列幾個方面,后面代詞指代不明的情況要格外注意。
第一組:
1、在中國文學史上,《狂人日記》是第一篇小說,他大聲疾呼,用他那尖銳潑辣的筆去批判了人吃人的舊世界。(句中的“他”似乎指“狂人”,因為狂人也寫下了日記批判了舊世界;又似乎指魯迅。一個代詞有了兩個前詞,產生歧義。可以不用代詞,將“他”改為“魯迅”或“狂人”。)
2、張主任和技術員小李正在談話,他告訴他說:“攻下這道關,就可以試制了。”(誰告訴誰?兩個“他”均指代不明。)
3、這支來訪的外國球隊給我們的青年隊員上了很好的一課,恐怕他們終生都不會忘記這次比賽。
4、 曾記否,我與你認識的時候,還是個十來歲的少年,純真無瑕,充滿幻想。(表意不明,“還是個十來歲的少年”是指“我”還是指“你”,不明確。改正:……我與你認識的時候,你還是個十來歲的少年……)
5、這個精致的燈籠將作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賓的禮品贈送給他。(“他”既可指代“嘉賓”,又可指代另一個人。指代不單一造成了句子歧義。語意不明,“他”到底指誰,指代不明)
第二組:
1、忠王李秀成臨刑前是不是很英勇呢?從一些記載上看,不是這樣的。(前文說的是兩個意思:很英勇或不英勇。“這樣”這個代詞倒底指代哪一個意思,句意模糊。)
2、搜集史料不容易,鑒定、整理和運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國過去的大部分史學家,主要的功力用在這方面。(“這”指“搜集史料”,還是“鑒定、整理和運用史料”呢?)
3、今天下午,張董事長、王總經理和其他公司領導一起參加了市里舉辦的開發區招商引資項目洽談會。(“其他”可以限制“公司”,也可以限制“領導”,造成歧義。)
4、原中國書法協會主席啟功先生看過她的作品后,稱贊其“深得神韻,獨有所長”。
第三組:
1、老人在80歲的時候,還清楚地記得哥哥參加學生運動時對自己的評價:一個溫情主義者。(語意不明,“自己”到底是指“老人”還是指“老人”的“哥哥”)
2、由于這次交通事故,淮海路宛平路地段的交通為此封閉了近三個小時。(重復,“為此”就是“由于這次交通事故”)
3、我們必須拿出自己的正版計算機游戲軟件,否則,不出新軟件,就難以抵制不健康的盜版軟件。(重復,“否則”即“如果不這樣”的意思,與“不出新軟件”重復)
4、今天老師又在班會上表揚了自己,但是我覺得還需要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