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專項復習教案
在地圖上看,海城位于遼寧省南部,遼河下游左岸,遼東半島北端,市內有平原,適宜農業發展;市內也有礦山,但在開采之前,對填飽人們的肚子沒有任何作用。
西洋集團董事長周福仁就生在這個偏遠山區里,父母沒有文化,把對子女的要求寫在條條框框里是不可能的,因此,周福仁小時候所受的教導都是自然形成的,正所謂“因地制宜”。
周福仁在家排行老二,兄弟姐妹四人。在周福仁10歲時,父親溘然辭世,家里只有母親一個人出工干活,缺少了勞動力,生活更是窘迫。
等到周福仁十七八歲的時候,早已經下地干活了。當時還是缺少糧食,主要的口糧是“菜團子”,蘿卜纓子、白菜幫子剁碎,攥在一起,表面上糊些面,下鍋蒸熟,這種菜團子“非常難吃”。母親總會在鍋里熬些粥搭配著吃,粥也是水多米少,常常飽不了肚子。
到了1974年,周福仁22歲,他已經是村里的生產隊長,當時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67塊錢,整個村子十分之一人口外流。
周福仁就生在這樣一個貧困山村的貧困家庭里,然而,從小受到的教育卻很嚴格,父母期望子女有所作為,稍有錯誤就棍棒相加。周福仁對此這樣評論:生活標準不高,但要求很高。
無論是小時候挨的打還是長大后受的責罵,周福仁都記憶深刻,他甚至說,如果我沒有那種家庭出身,就沒有我今天。因為貧困已經成為他的資本,而不是他的障礙。就像他經常對員工說的:我現在什么苦都能吃。
周福仁經常和子女講艱苦生活的往事,他也自信地認為自己的孩子肯定比在城市里長大的能吃苦,因為他們也是生在農村,小時候也干過活,也經歷過山區里不易的生活。
但無論是有錢還是沒錢,周福仁節儉的習慣卻沒有改變。他出差從來都是坐經濟艙,而不去做頭等艙、公務艙。他的部下經常對他說,現在住宿、坐飛機、開車,都要選擇和自己身份一致的,這并不是浪費。但周福仁的回答是:現在不管怎樣,都比以前好多了,額外的花銷沒必要。他心里想的是:一定要為子女、為員工做一個榜樣。
家規之三:堅忍不拔
王永慶家規:“要忍耐,要堅持”,凡事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長遠。
王雪紅是王永慶的三女兒,頂著“經營之神的女兒”的頭銜,王雪紅卻堅持不靠家庭,獨立創業,唯一的經濟支持來自于母親送給她的一套房子,靠著用它抵押貸款來的500萬新臺幣(合100多萬人民幣),王雪紅創辦了威盛集團。
不過,王雪紅承認,每天三點鐘起床,做毛巾操、寫文章的父親,親身展現凡事要有毅力、有原則,對她的影響很大。父母常常給她的教誨就是“要忍耐”,凡事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長遠。
現在王雪紅也有晨跑的習慣,每天堅持5點半起床,風雨不改,即使出差生病也無例外。王雪紅解釋說:“神一直告訴我,懶惰的人會很苦,你如果再睡,你的‘糧倉’就要被別人搶光了。”
王雪紅正是靠著這股認真、堅持的勁頭,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發展成全球三大芯片商之一,她本人也被封上“科技第一女創業家”的稱號。
XX年,威盛遇到來自于英特爾的專利侵權訴訟,王雪紅始終不肯低頭,最終,兩年后威盛和英特爾達成了十年的交互授權協議。
王雪紅在國外讀高中的時候,王永慶每一兩個星期就會給她寫一封信,雖然那時候王雪紅覺得爸爸的字又草,寫得又深,實在很難理解,但王雪紅把每一封信都細心保存,以后重新翻過,有很多啟發。
家規之四:不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