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創新 學習寫得新穎 教案
【有個性特征】
1.情感求實。寫作是生活的反應,是主觀情感的抒發,是一種個性化的精神勞動。我們要寫最熟悉的東西,要寫那些打動過我們心靈的東西。心靈,只有經歷過顛簸與震蕩才能成熟;文章只有滲透著淚與笑才會獲得真的生命。
2.自我求真。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卡夫卡說過,寫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開,直到不能再敞開為止。寫作也就是絕對的坦白,沒有絲毫的隱瞞,也就是把整個身心都貫注在里面。中國國務院總理X年12月10日在美國哈福大學發表題為《把目光投向中國的演講》時說,人能做到“真實、真情、真摯、真切,境界就會不一樣,我可能回答不好大家的問題,但我敢說實話”。有不少個人日記、情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也與這種純真袒露的自我意識有很大的關系。
3.立意求新。森林中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大海上沒有兩朵毫厘不差的浪花,人海中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個性化作文,重在思維的獨特個性。個性思維,體現在立意新穎,而不是人云亦云,鸚鵡學舌,更不是按圖索驥,依葫蘆畫瓢。
4.文體求變。現在高考對作文的文體要求比較寬松了,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個性化作文的發展。傳統的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三大類已經滿足不了學生個性和作文個性的發展要求。童話、寓言、散文詩,雜文、詩歌、短篇小說,甚至文言文、就診報告等都登上了大雅之堂,給學生張揚作文的個性提供了日益廣闊的舞臺。這是考生之幸,也是作文個性化之幸!
5.語言求活。生動活潑的語言會讓作文穿上一件美麗的旗袍,是思維、情感、自我流露的外在載體。這種語言,首先它是生活的,平易自然,如行云流水,飄然無序,舒卷自如。其次它是新鮮的,方言、流行語、外來詞,或典雅,或俚俗,都可口、可耳、可心。它還是美麗的,不臟,不亂;不惡,不澀;不偽,不空。
【文體創新】
1.戲劇劇本。如《四幕劇》(XX年)。采用戲劇的形式和手法,用三個特寫鏡頭,從三個不同的側面,揭示一個道理:“生活有許多精彩的詮釋。”更令人叫絕的是,第四幕并未上演,但“答案”已隱含其中,收到了“以虛襯實”的效果。該生用戲劇筆法構思故事,大膽的創新手法贏得閱卷老師一致叫好,被判為滿分。
2.會議紀要(記錄)。如《神州文學研討會紀要》(XX年)。該文“實錄”了董仲舒、韓非、趙姬、呂不韋等人在研討會上的發言與表現,針砭當今一些出版商為了營利而迎合世俗的不良風氣,以此詮釋“誠信”話題。
3.辯論稿(或答辯詞)。如《曠世之辯》(XX年)。該文假想以“感情親疏決定對事物認知”及“感情親疏與事物認知無關”為正反話題,然后用時光穿梭儀“請”出錢鐘書、范仲淹、韓非子、李世民、項羽、魯迅等歷史名人,讓他們就此展開一翻唇槍舌劍。作者所選取的材料都是這些名人頗具代表性的觀點和言行,簡要而精當,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自然會參與進去思考這些問題。
4.病歷(就診)報告。如《吳良心病歷》(XX年)。“患者:吳良心。身份:商人。臨床診斷:誠信缺乏綜合癥。”該報告內容包含望診、把脈、透視、血樣采集、基因鑒定、治療方案、醫生建議等。形式上看屬于專業性的醫療診斷,內容卻是抨擊時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