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創新 學習寫得新穎 教案
5.引用名句。諺語,詩詞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歷來具有表達精練、含義深刻、膾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點。引用得好,往往有助于表達的精練和生動。在考場作文中若能恰當借用,必能使文章神采飛揚,意蘊深刻。
6.幽默諷喻。運用幽默諷喻手法,要做到詼諧而不失之無聊,輕松而不失之膚淺。也就是說,在滑稽可笑之中要含有一定的意味。《成長大學報名啟示錄》(XX年),以奇特的形式取得了奇妙的效果。他編了一個怪誕的故事,成長大學要招生,下設七個系:健康系、美貌系、誠信系、機敏系、才學系、金錢系和榮譽系。專業本已出格,更出人意料的是培養人很重要的品質的誠信系卻無人報名,結果迫使校領導兩發補充說明并撤銷了誠信系。
【對癥下藥】
1.只注重事物的一個方面
事物總有著兩個方面,這也是事物矛盾對立的統一,這也是近幾年高考二元性話題的要求。但作文時學生往往使用所謂的“反彈琵琶”的“逆向思維”,忽略了事物的整體,只從偏向方面入題。比如高考四類文《且慢講誠信》這樣寫到:“誠信”害死人,俗話說,兵不厭詐,諸侯爭霸時宋襄公講誠信,結果落得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又列舉今天講誠信吃虧的例子,試圖證明“誠信”未必真需要。雖然語言簡練典雅,但讓人感到有些強詞奪理。這種執著一說,看似新穎,如果立場不正確,反而弄巧成拙。
2.忽視生活的積累
有位外國資深編輯曾說過:任何一篇作品到他手上,他都能一下子看出作者心中是否充滿對人生、對世界的愛。可見,文章難也不難,關鍵看你的知識和情感積累。有了知識和情感積累后,要多讀優秀作品,學習他們的表現方法,使自己的文章結構精巧,表現力強。但一些學生刻意創新,忽視積累,語言晦澀,讓讀者如墮云里霧里。這種拋棄了知識和情感積累的創新是難以獲得讀者的認可的。
3.為創新而創新,忽視真實
作文需要聯想和想象。但學生作文的創新過程中,有的同學胡思亂想,甚至亂用術語,胡編亂造,貽笑大方。例如杜撰名人名言,企圖蒙混過關,特別喜歡外國名字,主人公都是“露司”“喬”或者干脆是英文,然后開始杜撰主人公的驚險生活和動人故事。
4.雜糅各種文體,忽視問題特點
談到創新,有的同學還試圖在文體上創新,有的雜糅戲劇、小說、詩歌和散文,寫出一些不倫不類的文章,讓人莫名其妙。其實,高考作文的改革,實行話題作文的第一年對文體的要求是“不限文體”,第二年就改為“文體自選”。只改了兩字,意義不同尋常。文體自選,要求學生能自選一種能發揮自己優勢的文體。這種方法能促進個性發展,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所以,學生應該選擇自己熟悉的文體,掌握文體的規律,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努力寫出文體的“個性”。這本身就是創新。
【范文展示】
【話題示例】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只螞蟻想往玻璃墻上爬,可一次次都失敗掉了下來,可它依然執著地往上爬。一個人看到后,感慨地說:“多偉大的螞蟻,失敗了毫不妥協,繼續向目標前進。”另一個人看到后也感嘆地說:“多么可憐的螞蟻,太盲目了,假如它改變一下方式也許很快就到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