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
心里感覺還是很委屈。委屈到想大醉一場,不再醒來。人有時很奇怪,瘦削的肩頭能扛起盛名與地位,卻撐不起污名與委屈。忘記委屈,也許不難。不就有許多隱逸之士,或是親近自然,或是沽酒買醉,忘卻煩憂嗎?就像陶潛,悠然飲于南山,還有阮籍、劉伶,常于竹林下,酣歌縱灑,忘懷避世。特別是那個李白,失意地離開長安后,游山玩水,飲酒作詩,不亦樂哉?
天更顯陰沉了,大風乍起,皇家的亭臺樓閣,在北宋的風沙中若隱似無。終于,歐陽修還是抬起了頭,是該走了。這時,他反倒有了些堅定,略帶解嘲意味地自語道,范仲淹不是早已走了嗎?他決定不再去想什么寒窗十年、懸梁刺股了。反正,學成文武藝,是要售與帝王家的。這普天之下,哪里又不是皇土呢?
耳畔,傳來了一聲雁唳。振振長衫,撩撫一下長須,歐陽修騎上了那匹瘦馬。東京漸遠,滁州在望,一片青山綠水,比東京要美多了。在溪邊喝一口泉水,水很清洌,山很秀麗。這讓他更清醒了,處江湖之遠,擺脫宦海糾葛,在這里,更要經邦濟世。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做不好這地方父母官,豈不枉負了這一方山青水綠?
處理政務之余,歐陽太守常與官員們去看婀娜多姿的山水。歇腳時,會在亭中品茶。有一次,當他看到老百姓喝不起熱茶,只能喝溪澗泉水,便將品香茶改為飲泉水,召集幕僚們議事,也用泉水招待。與民同樂方為樂。能做到這樣,這太守讓“滁人愛公若父母”,也就不足為奇了。最后連出家人智仙也被感動了,專門修建個亭子,作為太守閑看山水之所。這亭子,太守謂之醉翁亭。
歷史漫漫風塵湮滅了太多陳年遺蹤。當初,又有誰會想到,就是這一方亭臺,竟然會成為后人公認的“天下第一亭”呢。的確,太守文章寫得好,使“滁之山水得歐公之文而愈光”。不過,千古醉翁亭,恐怕還在于其籠罩著一種不朽的醉意,千年來,從未飄散,歷久彌濃。這醉意,不會誘人避世沉淪,反而催人醒世勃發;這醉意,讓人明白,這世間真正值得沉醉的,不是美酒,不是仕途,而是山水,而是民眾。帶著這份獨特的“醉意”,此后,他在揚州,施行“寬簡之政”,那“文章太守”做得更是沒話說。
一個人,有再多的委屈,歷史是不會陪你哭泣的,它只會記得你的貢獻。往事越千年,如今歐陽修從歷史幽暗的一隅走出來,閃光的,不只是錦繡詩文,還有為官善治。著文倡道,見心明志,說到底,不是在紙上,還是用于現實。就像歐陽太守說,“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這里的“文”,說的可不只是詩酒文章,更大的指歸是:以生命入世,掮動歷史的車輪。
現在,我們還真得感謝北宋慶歷五年的貶謫事件。要不然,慶歷六年,中國文壇上又怎么可能同時誕生《醉翁亭記》與《岳陽樓記》這樣的千古雄文呢?這邊廂,歐陽太守醉于山水,與民同樂;那邊廂,范仲淹吁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真可謂,生死一知己。歐陽太守在人生的起伏顛折中,自責自求,親歷親為,其實不就是將范氏“憂樂”蘊含的至高境界,收歸于“醉意”二字之上嗎?這樣充溢著入世精神的醉意,不就是世間最高境界的醉意嗎?
14.請在前三段文字中找出描寫歐陽修心情的三個詞語,并結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文章開頭描寫歐陽修的心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