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必修一語文教案及練習題全冊2
三、解題:
1.“想”。(標題的“想”為什么不換成“寫”?)
明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想”帶有濃烈的主觀情感。“寫”可能只是客觀的描寫,“想”表明作者不僅要告訴讀者北平是什么樣,而且還要人們分享他對北平的愛。文章開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說:“我真愛北平。”但馬上又說:“這個愛幾乎是要說而說不出的。”“說不出”三個字,在兩段文字中四次出現,表明老舍難以用有限的文字道盡自己對北平的愛。
2.“北平”。(學生研讀1-3節思考,作者筆下的北平是怎樣的北平?他對北平有著怎樣的“愛”?從1-3節中找出相關語句)
明確:是“我的北平”(第一節);“我愛我的母親……我之愛北平也近乎這個……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節的一些什么,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粘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等(第二節);“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與脾氣里有許多地方是這古城所賜給的。”(第三節)
四、研讀課文4—6節,回答問題
1.“寫什么”
寫什么(作者筆下北平的特點)(3—6節)景物復雜有邊際(形散)人為之中顯出自然/物多(花多、菜多、果子多)其它地方
2.“怎樣寫”
(1).上海、天津
巴黎熱鬧<——>北平安靜
(形散)巴黎的布局“比上北平還差點事兒”
四大歷史都城
美國的橘子<——>北京的玉李
對比襯托手法
(情) (情)
我真愛北平 真想念北平
(神聚) (神聚)
(2).語言特點:幽默詼諧,京腔十足,通俗明白,鮮明生動。如“差點事兒”,“擠得慌”,“帶霜的玉李兒”,“還不愧殺”等蘊含極其深刻思想的話語經老舍說出,卻是極平常普通,通俗易懂,顯示了語言大師舉重若輕的功力。
例:“哼,美國的橘子包著紙,遇到北平的帶霜兒的玉李,還不愧殺!”——俏皮,但通過這兩件典型的事物的對比,透射的是老舍對于北平的平民生活的眷戀,也有老舍的一種民族自豪感在里面;
例:“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平淡似水如菊,不矯情,不故作姿態,沒有激情昂揚的贊美,也沒有自怨自艾,僅僅是沁入骨髓的思念。
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語言樸素中蘊含典雅。
“面向著積水潭……像小兒安睡在搖籃里”——這幾句話,描繪了環境氛圍,自然景物,又寫了樂在其中的人,景語、情語融為一體,富有生活氣息,具有詩情畫意,言淺而旨遠,令人回味無窮。
句式靈活,整句的運用,使語言抒情味更濃。
3.“為什么這樣寫”明確:《想北平》是一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現北平,老舍覺得很難:“北平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寫什么?他又不愿“撿著我知道的寫,而躲開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掛一漏萬,埋沒了北京的種種好處。如果只是機械的羅列平鋪直敘寫成一篇北京地方風光的指南就更沒有味道了,因此,老舍決定寫出“我的北平”,把對北平的感情上升到愛母親的地位,他拋開一切美好的詞語,用最通俗質樸的言辭,用最能引人共鳴的表達方式,通過與巴黎等城市的比較突出北平的特點,表明北平與老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為一體的關系,表達“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