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必修一語文教案及練習題全冊2
4、揣摩關鍵語句的含義和情感。
①真愿成為詩人,把一切好聽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鵑似的啼北平的偉俊。啊,我不是詩人!我將永遠道不出我的愛,一種像由音樂與圖畫所引起的愛。
答:此句道出了作者對北平的那種難以用語言表達,難以割舍,刻骨銘心的愛。
②北平的好處不在處處設備得完全,而在它處處有空兒,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氣;不在有好些美麗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閑的地方,使它們成為美景。
答:本句在突出北平的與眾不同時,道出了作者對北平的喜愛之情。
5、體會最后一句話的深層含義。
明確:這篇散文寫于1936年,作者當時不在北京。那時日本帝國主義已經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喪權辱國的“何梅協定”的簽訂,適應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成立,都說明華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為一個熱愛北京的愛國知識分子憂心如焚,思今家鄉之情,較平日更為強烈,這一聲呼喚,充滿了民族憂患意識,震人心弦。
小結:1.文章中流露的感情; 2.給我們寫作的啟示。
四、布置作業:就一些具體的人、事、物寫一篇有關家鄉的散文,要做到言之有物,真情流露。
附:板書設計
景物 俊偉 上海、天津(情) 復雜有邊際 巴黎 (情) 我真愛北平 人為之中顯出自然 四大歷史都城 真想念北平 (神聚) 物多(花多、菜多、果子多) 其它地方 (神聚)(形散) 對比手法
十 我心歸去
韓少功
教學目標:
1、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體會作者刻骨銘心的情思;
2、揣摩作者飽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重點:總體把握文本,深刻體味感情,仔細品味語言。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曾傳唱中國,因為他真切地表達了對祖國無盡的思念與熱愛之情。歌里這樣唱到:“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國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當殖民已經成為過去,當遠浮海外已經成為潮流,遠在異鄉的游子是否依然如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韓少功的《我心歸去》,這是韓少功旅法歸來后寫的一篇。
二、解題
本文題目叫《我心歸去》,作者的心去了哪里?(故鄉)作者寫此文時身處何地?(法國)
三、檢查預習,把握“異鄉”與“故鄉”的具體情狀。
(一)人在異鄉
作者在浪漫的法國僅呆了一個月就心歸去了,難道法國沒有我們想象的那般美好?請大家找出具體描繪以及“我”在法國的臨時之“家”的情況的詞語。在哪幾節?(1、6)
明確:雅靜奢華(“家”)、繁華酥骨、靜謐侵肌、幽深奇詭。
(二)心歸故鄉
事實證明法國確實比較好。那么作者為什么依然回歸呢?難道作者的家鄉比法國還要美?請大家找出具體描繪以及“我”的故鄉的情況的詞語。在哪幾節?(6、7)
貧瘠臟亂、浮糞四溢、擁擠不堪、陰沉連日。
事實證明故鄉比不上法國,令我們和作者一樣感到“失望”!(7)既然是“失望”,為什么我還要回去?難道這“失望”還藏著什么玄機?或者是作者在乎的并不是物質上的東西?
四、理解作者在“異鄉”與“故鄉”的不同感受。
(一)人在異鄉:冷清、虛空、發瘋
重復與夸張的細節描寫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