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教案(精選3篇)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教案 篇1
教學指導思想:
1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強調學生自我的理解與發現;
2 、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本課學習目的:
1 、初步學會鑒賞現代詩歌,
2 、提高學生對詩歌的朗誦、感知和體悟能力,
3 、練習寫自由體詩。
教學方法:
電教、反復誦讀、仿寫展示、交流討論
教學活動:
一、導入
1 、以“戰爭與和平”為主題的學生演講。
2 、觀看一組今日松花江的美麗圖片,引入九一八事件及歌曲《松花江上》: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軍炸毀了南滿鐵路,挑起事端,向沈陽城和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起了進攻,并在不到 3 個月時間內占領中國東北三省。據統計,從 1931 年 9 月至 1945 年 8 月,死于日本關東軍屠刀之下的中國抗日武裝軍民和愛國人士有 500 余萬人,被屠殺、被奴役而死的無辜百姓則不計其數。同時,中國東北大量黃金、白銀、糧食、鋼鐵等資源被日本掠奪。
《松花江上》歌詞: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我有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 九一八 ” , “ 九一八 ”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 九一八 ” , “ 九一八 ”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哪年,哪月,才能夠收回那無盡的寶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時候,才能歡聚在一堂?
3 、 導入本文,簡介寫作背景:
九一八事件后,日本吞并了我國東三省,遠遠沒有滿足他們的野心,妄圖進一步吞并中國。蘆溝橋的炮聲激勵著每一個愛國同胞,愛國將士們拿起槍桿子,將一顆顆子彈射入敵人胸膛;那么愛國詩人們能做什么呢?他們拿起筆桿子,將詩篇化作一把把鋒利的匕首,插向敵人的心房!
《松花江上》抒寫了東北人民的痛苦,《雪落在中國土地上》抒寫的是全中國人民的痛苦,下面我們一起來體會詩中所抒寫的殘暴的侵略戰爭使中國人民蒙受的深重苦難以及詩人憂國憂民的沉重心情。
二、反復朗誦,體驗情感
1 、教師示范朗誦
2 、學生反復朗誦
3 、欣賞朗誦小組的配樂朗誦
三、詩歌分析
1 、這首詩的思想內容:抒寫殘暴的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蒙受的深重苦難以及詩人憂國憂民的沉重心情。
2 、表現方式:
( 1 )精心選用意象:雪、風、農夫、我、少婦、母親、墾殖者
( 2 )精巧運用藝術表現手法:敘述、描寫、比喻、反復、感嘆詞
(學生討論意象的特點和表現手法的具體內容)
四、練習寫自由體詩
1 、仿照《雪落在中國土地上》的任意一節,以“和平”為主題,用描述為主要表達方式寫一節詩歌。
2 、分組交流,各推薦一篇用幻燈展示。
五、情感延伸
1 、反思:戰爭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2 、觀看一組圖片,表達對和平的熱愛。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教案 篇2
廣州市天河中學 劉春梅
一、教學目標 (略)
二、教學步驟
(一)導入 :欣賞歌曲《我愛你,塞北的雪》(殷秀梅演唱)[投影]
“你是春雨的親姐妹,你是春天的使節;你用白玉般的身軀,裝扮銀光閃閃的世界;你把生命溶進土地,滋潤道邊的麥苗,迎春的花葉”歌曲用擬人、比喻等手法歌頌了塞北的雪的無私奉獻精神
今天我們走進從另一角度、手法、情感寫雪的現代詩《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投影]
(二)整體感知
1、學生朗讀《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老師板書:指爪 暴戾 嚙啃 饑謹 絮聒 蜷伏 家畜
2、播放配樂朗誦
糾正讀音
重音
停頓 傳達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美感
語速
語調
3、簡要介紹背景[投影]
(三)詩歌鑒賞
1、合作交流一:詩人所關注的對象及他們的遭遇[投影]
(“遭遇”先用課文已有信息而后再用成語、四字短語或者熟語概括)
2、學生個讀(中國的農夫;少婦、年老的母親;土地的墾殖者)
3、補充“我”
4、思考:詩歌中還有哪些意象?他們有什么作用?
5、老師小結
(四)搜集積累
1、學生“關于雪的詩句”積累比賽(分成兩大組,最后哪組累計最多哪組獲勝)
2、教師歸納整理[投影]
(五)課外擴展閱讀:《我愛這土地》(練習卷)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教案 篇3
廣州市天河中學 劉春梅
“你是春雨的親姐妹,你是春天的使節;你用白玉般的身軀,裝扮銀光閃閃的世界;你把生命溶進土地,滋潤道邊的麥苗,迎春的花葉”歌曲用擬人、比喻等手法歌頌了塞北的雪的無私奉獻精神
今天我們走進從另一角度、手法、情感寫雪的現代詩《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投影]
老師板書:指爪 暴戾 嚙啃 饑謹 絮聒 蜷伏 家畜
糾正讀音
重音
停頓 傳達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美感
語速
語調
(“遭遇”先用課文已有信息而后再用成語、四字短語或者熟語概括)
3、補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