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目標全解]
1、 掌握"預習提示"里的詞,了解"課下注釋"。
2、 在初步了解小說"三要素"的基礎上,欣賞小說的細節描寫、環境描寫和語言描寫。
3、 分析小說的情節,理解人物藝術形象。
4、 結合歷史背景,深刻領悟小說的主題。
[內容全解]
本單元的內容是欣賞小說。所選的五篇古今中外的小說,有的技術韭時代的國民性問題,有的鞭撻見風使舵的丑惡現象,有的歌頌殺富濟貧的英雄豪情,有的表現少年成長的歷程……題材豐富,手多樣,語言精彩。
1、《孔乙己》是魯迅所寫的一篇短篇小說。這篇小說的主題思想是"橫看成嶺側成峰"。從孔乙己這一面看,小說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從民眾這一面看,小說技術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社會對于不幸者的冷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病態。
2、《變色龍》是契訶夫所寫的一篇著名小說,侄通過對見風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奧楚蔑洛夫這個沙皇專制統治的忠實走狗的刻畫,巧妙地揭露了俄國警察制度的反對和虛偽,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實質。
3、《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是中國古典小說《小滸傳》里的精彩片斷,作者通過寫魯智深三拳打死強占民女的號稱鎮關西的鄭屠,表現了他愛憎分明、正義感強、勇而有謀、粗中有細的性格特點,表達了被壓迫人民想伸張正義的愿望。
4、《孤獨之旅》是當代作家、兒童文學家曹文軒的一篇短篇小說,作者通過寫一個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學,隨父背井離鄉到偏遠蘆蕩放鴨的故事,贊揚了他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寂寞的頑強毅力。告訴正在成長的少男少女們:人需要在艱苦的條件下錘煉,需要在孤寂中磨煉,這樣才能長大成人。
5、《白色鳥》是一篇構思奇特的小說,作者何立偉通過寫兩個少年在"文革十年動亂時期盡情地在大自然中玩樂,用象征的手法揭示了孩子們童年世界的美好、幸福。與大人們(外婆他們)世界之間形成強烈的反襯,讓我們看到了"文革"時代社會的悲哀、突出了"文革"的悲劇性。
11、-一孔乙己①
魯迅
訓練重點
一體會精巧含蓄的布局
二理解社會環境描寫
預習提示
魯迅先生曾這樣答復一位朋友,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說里, 他自己最喜歡的一篇,是《孔乙己》。 這篇小說篇幅不到3000字,卻極其深刻的反映了孔乙己 一生的悲劇和整個世態。孔乙己的藝術形象如此鮮明,讓我們 分明看到這個科舉制度的犧牲品在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留下的 一串長長的足跡。作品還清晰的勾畫了那個社會的嘗嘗眾生相,將可悲的世態呈現在人們眼前。憂憤如此深廣,形象如此豐富,行文卻從容不迫,諷刺也不很顯露,作品中哄笑之聲迭起,卻使人感到無限悲涼。
《孔乙己》揭出了為封建科舉制度所代害的讀書人的痛苦,是一篇討伐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戰斗檄文。
閱讀這篇小說時可想想孔乙己的悲劇是怎樣造成的,小說怎樣描述孔乙己幾次到酒店喝酒的情景。
讀準下邊加點字的音。
咸亨酒店硯附和
看清下邊幾個字的筆畫,抄寫兩遍。
葷屢拭蘸惋
查詞典,解釋下邊的詞語。
不屑置辯頹唐分辯
魯鎮的酒店的格局①,是和別處不同的:都是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柜臺,柜里面預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③銅錢,買一碗酒,--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現在每碗要漲到十文,--靠柜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茵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幾文,那就能買一樣葷菜,但這些顧客,多是短衣幫①,大抵②沒有這樣闊綽③。只有穿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案,慢慢地坐喝。我從十二歲起,便在鎮口的咸亨酒店里當伙計,掌柜說,樣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長衫主顧,就在外面做點事罷。外面的短衣主顧,雖然容易說話,但呼哆叨叨纏夾不清的也很不少。他們往往要親眼看著黃酒從壇子里舀④出,看過壺子底里有水沒有,又親看將壺子放在熱水里,然后放心:在這嚴重監督之下,屢⑤水也很為難。所以過了幾天,掌柜又說我干不了這事。幸虧薦頭③的情面大,辭退不得,便改為專管溫酒的一種無聊職務了。
我從此便整天的站在柜臺里,專管我的職務。雖然沒有什么失職,但總覺有些單調,有些無聊。掌柜是一副兇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氣①,教人活潑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①,教人半懂不懂的。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②"這半懂不懂的話里,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吼乙己,你臉上
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柜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茵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③……什么清白?
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④,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么"君子固窮⑤",什么"者平"之類, 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聽人家背地里談論,孔乙己原來也讀過書,但終于沒有進學①,又不會營生②;于是愈過愈窮,弄到將要討飯了。幸而寫得一筆好字,便替人家鈔③鈔書,換一碗飯吃。可惜他又有一樣壞脾氣,便是好喝懶做。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和書籍紙張筆硯,一齊失蹤。如是幾次,叫他鈔書的人也沒有了。孔乙己沒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竊的事。但他在我們店里,品行卻比別人都好,就是從不拖欠;雖然間或④沒有現錢,暫時記在粉板⑤上,但不出一月,定然還清,從粉板上拭③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孔乙己喝過半碗酒,漲紅的臉色漸漸復了原,旁人便又問道,"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么?"孔乙己看著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他們便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里說些話;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在這時候,眾人也都哄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在這些時候,我可以附和著笑,掌柜是決不責備的。而且掌柜見了孔乙己,也每每這樣問他,引人發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們談天,便只好向孩子說話。有一回對我說道,"你讀過書么?"我略略點一點頭。他說,"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茵香豆的茵字,怎樣寫的?"我想,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么?
便回過臉去,不再理會。孔乙己等了許久,很懇切的說道,"不能寫罷?…··哦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柜的時候,寫帳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級還很遠呢,而且我們掌柜也從不將菌香豆上帳;又好笑,又不耐煩,懶懶的答他道"誰要你教,不是單頭底下一個來回的回字么?"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柜臺,點頭說,"對呀對呀!……回字有四樣寫法①,你知道么?"我愈不
耐煩了,努著嘴走遠。孔乙己剛用指甲蘸②了酒,想在柜上寫字,見我毫不熱心,便又嘆一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
有幾回,鄰舍孩子聽得笑聲,也趕熱鬧,圍住了孔乙己。他便給他們茴香豆吃,一人一顆。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著碟予。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予罩住,彎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①。"于是這一群孩子都在笑聲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
有一天,大約是中秋前的兩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結帳,取下粉板,忽然說,"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還欠十九個錢呢!"我才也覺得他的確長久沒有來了。一個喝酒的人說道,"他怎么會來卜…··他打折②了腿 了。"掌柜說,"哦廣"他總仍舊是偷。這一回,是自己發昏,竟偷到丁舉人家里去了。他家的東西,偷得的么?后來怎么樣怎么樣?先寫服辯③,后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來呢?后來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樣呢?怎樣卜…··誰曉得?許是死了。"掌柜也不再問,仍然慢慢的算他的帳。
中秋過后,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一天的下半天,沒有一個顧客,我正合了眼坐著。忽然間聽得~個聲音,"溫一碗酒。"這聲音雖然極低,卻很耳熟。看時又全沒有人。站起來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臺下對了門檻坐著。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拴住;見了我,又說道,"溫一碗酒。"掌柜也伸出頭
去,一面說,"孔乙己么?你還欠十九個錢呢!"孔乙己很頹唐的仰面答道,"這……下回還清罷。這一回是現錢,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樣,笑著對他說, "孔乙己,你又偷了東西了!"但他這回卻不十分分辯,單說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會打斷腿?"孔乙己低聲說道,"跌斷,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懇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時已經聚集了幾個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溫了酒,端出去,放在門檻上。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里,見他滿手是泥,原來他便用這手走來的。不一會,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長久沒有看見孔乙己。到了年關①,掌柜取下粉板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中秋可是沒有說,再到年關也沒有看見他。
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1919年 3月②。
理解·分析
一依下列步驟分析人物性格。
1.下邊是從課文第四段摘出的若干句子,請按示例,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示例: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貧困潦倒而又總想保持讀書人的架式,虛榮心十足)
--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
--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
--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
2、分析全文后,綜合說明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并說說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原因是什么。
二閱讀"有一天,大約是中秋前的兩三天"一段,完成下邊各題。
1.比較改句與原句,說說原句透露丁舉人是怎樣一個人。
[改句]這一回,偷到丁舉人家里去了。
「原句」這一回,是自己發昏,竟偷到丁舉人家里去了。他家的東西,愉得的么?
2.比較改句與原句,想想原句突出了丁舉人的什么特點。
「改句]先寫服辯,后來是打折了腿。
「原句]先寫服辯,后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3.正是讀書人出身的丁舉人,置孔乙己于絕境,作者設計這樣的情節有什么用意?
三課文幾次寫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義?其中有些是以哄笑取樂的。想一想:
1、為什么那些人對一個不幸者沒有同情,沒有幫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樂?
2.用哄笑聲來寫孔乙己的悲劇,有什么特殊的藝術效果?
揣摩·運用
四這篇小說的藝術構思匠心獨運。試研究下邊的問題。
1.這篇小說用第一人稱"我"-- 12歲的小伙計的口吻來寫,有什么好處?
2.為什么用"我"回憶20年前的口吻來寫,而不用當時的口吻來寫?
3.開頭兩段從容的勾畫了清代末年江南小鎮以酒一店為中心的社會風俗畫,然后再寫孔乙己出場的熱鬧場面,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4.從"孔乙己一到店"到"于是這一群孩子都在笑聲里走散了",寫的是孔乙己無數次到酒店喝酒的情形,還是一次喝酒的情形?為什么這樣寫?
5.如果在"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之后,再用一段文字,寫掌柜和喝酒的人對話,側面描寫孔乙己的死,這樣寫與課文的寫法在表達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五揣摩下列各句中的加點詞語。
1.便排出九文大錢。
(為什么不說"拿出掏出"或"付出"?可用九枚硬幣權當銀錢,做做"排"的動作,體驗一下。)
2.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大約"與"的確"用在一起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樣理解的?)
六"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吼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這兩句話在課文中反復出現,各有什么效果?
積累·聯想
七下邊一段文字有助于理解課文,也有助于理解小說的寫法。讀后談談你的體會。
文中所提的"魯鎮",在作者的小說中有好幾處提到,實在是一個創造的地名;我想這個地名所包含的內容就是作者的父系故鄉(紹興城內都昌坊口)和· 149·母系故鄉(紹興東皋鄉安橋頭)的混合體,我們到那兩處附近去,一定可以尋到許多跡象。
而"咸亨酒店"卻是一個真店號,就在都昌坊口,作者故里的斜對門,我還見過多少回,大概至今還在,這種小規模的老字號是不大容易倒閉的。
《孔乙己》中的主角孔乙己,據魯迅先生自己告訴我,也實有其人,此人姓孟,常在咸亨酒店喝酒, 人們都叫他"孟夫于",其行徑與《孔乙己》中所描 寫的差不多。
孫伏園《魯迅先生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