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以在家上學嗎?
先生做手工藝生意,胡敏藝是一名民間工藝老師。在這個普通外來工家庭里,孩子就是一家人生命的光。讓女兒脫離傳統教育體制在家讀書,無疑是個冒險的決定。
但當這個念頭像個脹滿了的氫氣球,在這個家庭里“砰”地炸開,媽媽胡敏藝發覺,女兒的生活可以充滿選擇,至少可以幫她選一種“快樂的方式”。
手放得太松,現實問題就橫沖直撞過來
過年回湖北老家,胡敏藝向公婆主動招了:“文璐還沒有學數學。”爺爺奶奶一聽急了:“這怎么行呢?這怎么行呢!”
退學后,胡敏藝在家里騰出個位置,為女兒布置成教室。在這個房間里,文璐從早到晚低語吟哦著《弟子規》、《論語》、《四書五經》。為了備課,讀中專時學化學專業的胡敏藝,憋著勁兒研究琢磨經典國學。
這個過程使她異常痛苦,卻也讓她后來意外地成為國學館的老師,當然這是后話。
試教一年,胡敏藝對效果頗為滿意,這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后來的幾年里,小學入學名單上再也不會出現文璐的名字了。
胡敏藝為女兒打造了11年的培養計劃:2年中文,3年英文,2年中文,2年琴棋書畫,2年游學。2009年,文璐從這所只有她和媽媽的特殊學校里順利結業。教以國學為主的中文那兩年,胡敏藝還可以親自操刀上陣,但過了這一階段,她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當年上學時,胡敏藝有旁人看起來頗為羨慕的資本父親是教師。這意味著別人只能在飯堂里買饅頭,她能買到包子,也意味著父親的同事們能給予她更多的敦促。她成績不太理想,但讓她意外的是,別的同學考不好爸媽要打要罵,父親卻從未因成績揪著她不放。
她嘗試著從細節上處理很多教育問題。3年前,胡敏藝有了兒子一謙。一次去公園,愛蹦愛跳的一謙突然從石頭上跳下,摔到了地上,周圍朋友冒了一身冷汗,胡敏藝裝作看不見:“我們愛他,但不必一定非得去幫他。”
她還從現實中尋找啟發。她注意到,上學后的小朋友沒幾天就學會了“放屁”等“市井化”的語言;小學一年級的男生被人開玩笑問,旁邊的女生是不是你女朋友啊?男生一本正經地回答:“不,是我前女友”……胡敏藝不希望一雙兒女早熟,她希望他們保持童真。
此外,她還理解了,教育是個松手的過程。在文璐主攻英文的階段,胡敏藝聘請了家教老師。上課之余的日程安排,全憑文璐興趣,看書看厭了就聽英文歌,看英文動畫片、電影,什么都不想學,那就找小朋友玩。這些傳統學校里不合規矩的請求,媽媽都能滿足。
可手放得太松,現實問題就會馬上橫沖直撞過來。過年回湖北老家,胡敏藝向公婆主動招了:“文璐還沒有學數學。”爺爺奶奶一聽急了:“這怎么行呢?這怎么行呢!”每年7月,臨近小學報名的日子,來自老家的電話都像例行公事般打過來:讓文璐上學吧。
可一次次都被胡敏藝頂了回去。她堅信,這條路盡管前程未卜,但沒有走錯。
“在家上學聯盟”里的
不少孩子返學了
此時,學校老師的電話打了過來:“我教的學生英語從來沒有不及格過!”分數沒有說服力,來自爺爺奶奶的不滿聲也接踵而至。無奈,張鴻霖又回學校讀六年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