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記者采訪了幾個藝術類專業大一學生,據他們介紹,課時設置很緊張,作業布置也很多,老師好像都是從外面聘請的。至于就業情況,幾個學生面露難色,告訴記者:“比起專業院校畢業生,我們競爭肯定沒優勢。”
■專家痛批
好大喜功無特色
多年積淀一場空
貪大求全,違背教學規律
陜西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院基礎教學部主任陳答才:現在學校設置專業都貪大求全,過于泛濫,沒有特色。一個學校的教育特色,都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積淀。真正文史哲等各種知識貫通的,這樣的人有,但是非常少,大多數人都是在自己的領域內發展,學校也是一樣,重要的是樹立自己的特色,如果專業設置太過泛濫,實際上就是違背了教學規律,最終受害的是學生和家長。
一個學校,怎能什么都強
西安創造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茗德:比如原來的西安公路交通大學,這是亞洲唯一一所以公路研究為主的高等院校,在國內外擁有非常好的聲譽,但并校后,很多人不知道公路交大并到長安大學,連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近年來高校合并有好大喜功的色彩,浙江大學合并后,包圍西湖;武漢大學合并后,包圍東湖;吉林大學合并后,包圍長春,長春外圍都是吉林大學。大學要有重點學科,什么都搞的話,肯定搞不好。一個學校要講它的特色,不可能什么都強。以后,合起來的學校可能還要分。
亂改校名,軟資源都丟了
陜西省社科院副院長石英:高校總是對“大學”情有獨鐘,“學院”難道就不能叫?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不也是世界著名大學嗎?法國有的著名大學就叫高等專科學校,這反映出我國高校好大喜功的心理。還有大學總愛冠以“科技”兩字,像醫學院、財經學院、地質學院、工學院等,都沒有了,要么并到綜合大學了,要么都被“科技”了。一個學校的名字有幾十年甚至百年的歷史,有很強的文化積淀,改名導致資源白白浪費,令人遺憾。比如,很多人還以為長安大學就是一個民辦大學呢,這些都是學校軟資源的浪費。
全叫“科技”,企業無從選擇
陜西中小企業人力資源服務中心辦公室主任王琴:從企業的用人角度來說,高校改名確實給用人單位也帶來了選擇上的難度。同在西安市,名字里面有“科技”的大學不下五所,比如原來的西安礦業學院改叫西安科技大學,西北輕工業學院改叫陜西科技大學等。全叫“科技”,就同質化了,用人單位也很難從中做出選擇。校名越專業越有利于用人單位做選擇,也越有利于學生找工作。另一方面,改名也不利于學生報考,比如都叫科技大學,外地人卻并不熟悉,外地考生就有可能迷糊進去了。
■官方聲音
擴招步子將放緩
教育部部長周濟在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高校擴招之后和之前相比,教育質量是不太好,他表示,今年教育部將穩定招生規模,控制招生增長幅度,把主要精力用到提高質量上。
周濟說,從1999年高校開始擴招,用了比較短的時間使高等教育精英化進入大眾化,“那時是精英教育,百里挑一,相對100個人有一個人上大學。現在毛入學率是22%,也就是5個人中有一個上大學。現在很多人還用精英教育的質量標準要求大眾化教育的質量標準,這本身就不合適”。
周濟表示,這幾年的擴招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8年時間,全日制大學生的招生數翻了五倍。“這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問題。由于這五倍,我們的人力資源、人才資源發生了一個質變。”“當然,這當中碰到了很多困難和問題,大家對這個不滿意,那個也不滿意,我認為這是前進中的困難。”
周濟表示,今后高校招生將更加重視體改教學質量,放緩擴招步子。“教育部將穩定招生規模,控制招生增長幅度,把主要精力用到提高質量上,真正把工作的重點放到提高質量上來。經過我們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我們的高等教育質量會更好。”
■高校求大
合并更名升本忙
■專業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