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決定
——堅持社會協同,公眾參與。充分發揮黨委、政府在社會管理中的主導作用,支持、鼓勵、引導社會各方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建立政府調控機制與社會協調機制互聯、政府行政管理與社會自治管理互補、政府管理力量與社會管理力量互動的社會管理網絡,有效發揮社會力量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形成推動社會和諧發展、保障社會安定有序的合力。
——堅持固本強基,源頭治理。堅持把富民惠民安民作為解決社會矛盾問題的關鍵,加快推進經濟社會轉型,統籌城鄉、區域發展。樹立重心下移、夯實基礎的理念,推動人、財、物等要素向基層傾斜,健全基層管理服務網絡,加強基層社會管理服務能力建設和隊伍建設。注重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推進關口前移,及時發現處置苗頭性問題,不斷增強工作的前瞻性、主動性。
——堅持依法管理,綜合施策。注重運用法律手段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依法調整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各項社會管理工作有法必依。綜合運用經濟調節、行政管理、道德約束、心理疏導、輿論引導等手段,充分運用民主方式、群眾工作方式、說服教育方式研究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提高社會管理的針對性、有效性。
——堅持改革創新,務求實效。立足實際,加強實踐探索,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大力推動社會管理思路理念、體制機制創新,以體制機制創新帶動載體和手段的創新。堅持深入調研,鼓勵先行先試,善于總結推廣,切實加大并保障對社會管理的有效投入,使社會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思路務實、措施切實、工作扎實、績效落實。
二、加強和創新維護群眾合法權益體系
。ㄒ唬┙⒔∪罕娎嬖V求表達機制。把知民情、解民憂、化民怨、暖民心作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的經常性工作,充分發揮人大、政協、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各類社會組織等的社會利益表達功能,拓寬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堅持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認真落實領導干部信訪包案責任制和領導班子成員“一崗雙責”等制度,常態開展領導干部接訪、約訪、下訪和在線訪談等活動,建立健全信訪巡調工作機制、信訪與行政復議銜接機制、信訪問題解決和終結機制,構建“大信訪”工作格局。整合群眾來信綠色通道、政府直線電話、網上信訪、部門熱線等多種資源,進一步探索建立黨委群眾工作部,使之成為匯集群眾問題、分解落實任務、協調各方關系、維護群眾利益的平臺。完善群眾利益訴求表達辦理保障機制,建立健全有效投訴查處、黨政機關問責等制度,促進群眾訴求問題的解決。
。ǘ┙⒔∪鐣芗m紛調解機制。建立健全反應靈敏的預警機制、條塊結合的排查機制、多管齊下的聯調機制、高效規范的處置機制,著力推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常態化,切實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強化調解意識,創新調解方法,把調解優先原則更好地體現到調節經濟社會關系中去。進一步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在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和信訪工作各自作用的基礎上,不斷加強縣市區社會矛盾調處中心、鄉鎮街道綜治中心、村居(社區)調委會等調解組織的規范化建設,深入推進訴調聯動、警調聯動、政調聯動、訪調聯動、檢調聯動等機制建設,綜合運用教育、協商、懇談、對話等方式解決問題,及時有效地化解矛盾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