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改革經驗交流發言
行走在課堂教學改革的路上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和大家交流的話題是“行走在課堂教學改革的路上”,不當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xx年11月30日,在教育局的支持和進修學校的指導下,我校啟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滿載領導的期望,承載中的夢想,滿懷對理想教育的追求,我們走上了一條艱辛又充滿希望的課改之路。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改革成效不斷顯現,教學質量逐步提高,師生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們的體會是: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之所以在中落地、扎根、生長,得益于三個字——實、新、恒。
◆實——務實
(一)思想工作實
顛覆了傳統教學,新的問題不斷涌現:教師不知道怎樣寫導學案;把課堂還給學生了,教師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學生展示講不到點子上,花費時間多,影響教學進度,學習任務難以完成;小組討論流于形式,缺乏實效性等等。面對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教師開始懷疑和動搖,有的教師擔心成績下滑,開始走回頭路。如果改革夭折,一個學年的孩子將要為失敗的改革“買單”,學校遭遇了巨大的壓力。
為統一認識,堅定改革信心,我們一方面通過聽評課、座談查找癥結,另一方面通過學校、學年、教研組階段總結會、推進會做統一部署。學校先后做了、等專題講座,針對教師的困惑,提出了以下指導性意見: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不是置死地而后生的倉促選擇,而是在理性分析基礎上的慎重選擇;不是教育局的強行要求,而是基于學校發展需要的自主選擇;不是擺花架子,而是進行“真實”的課堂教學行動研究,其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是機械模仿,而是結合學校實際創造性地學習、借鑒,探索具有中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是“不講,不能講”,而是“講什么,怎么講,什么時候講,講多少時間”;不是簡單改變課桌位置,而是從根本上改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不要討論改不改的問題,而要討論怎么改、改什么的問題;不要“坐”而論道,紙上談兵,而要“做”而論道,實地演練;不要因為效果不能立即顯現而懷疑觀望,甚至走回頭路,而要消除急功近利思想,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負責;不要左顧右盼,猶豫彷徨,而要消除顧慮,堅定信念。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鼓勵大家:“改革勢在必行,大勢所趨,是繞不開、躲不過的,那就勇敢地迎上去,樹立‘歸零’、‘開放’、‘主動’的心態,與‘慣性’、‘惰性’做堅決的斗爭,本著‘先上車,不爭議,不抵觸,不懷疑,不觀望’的態度,做積極的行動者,虛心學習,用心研究,主動改變,堅定信念,走過那段艱辛之路,就會‘柳暗花明’,就會體驗‘化蛹為蝶’的快樂。”
由于思想工作及時、到位,很快消除了大家的顧慮,當時的七年級(實驗年級)迅速形成了討論“改”,研究“變”的濃厚氛圍。學校班子成員及實驗學年的教師幾乎每天都“蹲”在教室里,邊觀察、邊研究指導、邊改進完善,還參與學生的組織和指導。有時為一個環節怎樣處理,大家爭論不休,怕影響學生,就到走廊研討,再回到教室實施、觀測。
(二)實施過程實
為打造既“活”又“實”的課堂,我們堅持抓實十項工作:
一抓實根本。改革成敗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教師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工作方式和工作狀態。因此,我們緊緊抓住兩次赴杜郎口學習考察的機會,深入挖掘、總結教學模式背后的東西,即實干精神和奉獻精神、對教育的摯愛和激情、強有力的執行力和鍥而不舍的堅持力、敢為人先的魄力和改革創新的膽略、克服慣性和惰性的決心與勇氣、開放的心態和反思文化等,并通過考察匯報、交流研討等多種形式宣傳、滲透。 “批評就是福利”、“表現就是師德”、“反思促進成長”、“勇于暴曬自己”、“一件事抓到底,抓出頭”等理念不斷轉化為教師的行為,這為扎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奠定了基石。
二抓實源頭。最有效的學習是自主學習。因此,我們從學生“想不想學”、“能不能學”、“會不會學”的源頭抓起,開展了“學習是自己的事”、 “好教育,好人生”、“改變,從學習開始”等專題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喚醒學生學習欲望,激發學習熱情,調動學習主動性,培養良好習慣,調整精神狀態,指導學習方法,樹立學習自信。
三抓實引領。班子成員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既是組織者,又是研究者。8名班子成員有5人上課,3人擔任學年主任。大家把課堂作為試驗田和教研基地,針對課堂改革中的困惑,大膽嘗試探索,勇于“暴曬”自己,率先上研究課,把亮點和不足“曬”出來,給教師提供研討的“靶子”。班子成員親歷課堂,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搭建了與教師平等對話的平臺,極大地影響、帶動了廣大教師參與改革和教研的積極性,發揮了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