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解放思想與科學發展觀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在最近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胡錦濤同志再次強調指出,“要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在改革開放30周年到來之際,黨的十七大向全黨發出這一號召,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最近一個時期以來,解放思想已然成為思想理論界的熱點詞匯。
如果說第一次思想解放是掙脫思想枷鎖面向過去反思型的,那么新一輪思想解放就是再上新水平,面向未來發展型的。因此,新一輪思想解放與科學發展觀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在過程中是相輔相成的,是彼此倚重,相互支撐的。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就是不斷解放思想的過程。
科學發展觀,正如胡錦濤同志所說,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發展對于中國來說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加快發展對于前有標兵、后有追兵的天津來說具有更大的意義。因此我們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作為一切工作的基礎。但是發展不等同于單純的經濟增長,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也不等同于唯經濟建設中心。必須是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從國外發展經驗看,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已經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觀進行反思,并在實踐中開始加以修正。因此,貫徹科學發展觀首先要對發展有一個全面科學的理解。科學發展不是否定已經發展的成果,如按市場經濟規律要求,企業減員增效,優化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經濟效益,無疑是正確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我們解放思想的地方是在于,如何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如何關注和改善民生,建立新的社會保障機制,科學地進行二次分配,維護好社會的公平。確保人人過得去,爭取人人過得好,在新的發展水平上使效率和公平有機地統一起來,等等。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判斷解放思想以及解放的程度的根本標準。當我們反思以往的發展的時候,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反思的基點和標準是什么?比如什么樣的發展是不科學的?而怎樣的發展才是科學的?這里的標準究竟是什么?用科學發展觀來衡量,從宏觀上講,那就是人的標準,以人為本。從微觀上講,就是要符合當時當地的實際。就天津而言,實現富民強市戰略,好中求快,越快越好,就是科學的發展。從這一標準出發,我們就會懂得,增大gdp是要使人民生活富裕;城市建設是要讓市民更舒適便捷;文化建設是要滿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求。一言以蔽之,我們不僅要追求生產力的提高,更要注重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改革,使人民真正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這就是我們這次解放思想的價值所在。同樣,用這一標準來衡量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我們就會從人出發來謀劃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實際是代內關系和代際關系的處置問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要與社會建設相協調,是代內關系問題,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不僅是代內關系,還涉及代際關系問題。但無論是代內關系還是代際關系,其處理的標準和核心都是人,正如張高麗書記所言: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有了這樣一個人的標準,我們就會找到了解放思想的依據,就能把科學發展觀中的以人為本真正貫徹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去。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特別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根本方法,為我們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善于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國際環境提供了重要的思維方法。今日的中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今日的世界也不同于三十年前的世界,從生存到發展、從溫飽到求強的發展目標的根本轉換,折射出中國自身的發展和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那么,如何適應這一變化,徹底改變經濟和技術對外依附性過強的局面,努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變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為發展完善自身的動力;如何融入世界經濟的秩序,同時又能保護好我們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如何在國際事務中既要擴大影響,又避免給人威脅之虞,等等,這些都需要樹立新觀念、制定新戰略。同樣,對國內發展的布局,產業結構的調整,區域經濟的協調,社會各階層的和諧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我們用新的思維才能解決,簡單沿用過去哪怕是成功的經驗來應對今日的新情況新問題,是難以解決問題的。因為這些現存的問題是我們前期發展的成果,現在我們要進一步發展,在保持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克服其局限性的一面,使其更加完善,優化發展成果,所以,我們必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新的思維運用新的方法和戰略,解決現存的問題,再上一個新的臺階。正如張高麗書記所要求的,我們要站在高起點,搶占制高點,達到高水平。可見,新一輪思想解放的核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其難點和價值就在于這一次是我們對以往發展成果的超越,是發展型的思想解放,是確立新目標,制定新戰略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