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意識與氣質的修養的討論
秘書意識與氣質的修養的討論 論秘書意識與氣質的修養 古時君王視秘書為股肱之臣。當今領導人用秘書如左膀右臂。秘書是領導人的智囊和助手。他輔助領導人從事各項管理工作,負有參政設謀,協調綜合,督促檢查,拾遺補缺等重大責任。秘書素質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工作質量與效率的高低,關系到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正確貫徹與各項事業的興衰成敗。因此,秘書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思想、品德、智能、身心等方面的素質。但是,僅僅具備這些基本的素質,還不是合格的秘書人才,還不能說是一個精明能干的秘書。秘書要在領會貫徹領導意圖的過程中與領導配合默契,使領導得心應手,并達到心領神會,揮灑自如的境界,僅有其基本素質顯然是不行的,欲達到完成秘書使命的優化標準,還必須具備和培養良好的秘書意識和氣質。
自我意識與角色意識的對立統一
唯物主義認為,存在決定意識。人們的自我意識是在社會實踐中產生的發展的,它表現愿望、意向、興趣、理想、信念等。自我意識的高層次表現為一種豐富性動機,就是在社會生活中不斷推進提高的自我實現的精神支柱,每個人在進入自我實現的某個階段以后,又會出現新的更高的自我實現的追求。這種時時更新的自我意識總呈膨脹之勢。秘書是人在社會組織中擔當的一種角色。其角色意識又必須控制在社會組織為他規定的規范之內。也就是說,他不是在自己選定的環境下創造,而是在他直接碰到的環境下創造。因為秘書在社會組織中不是領導者、指揮者、決策者,僅僅是領導者、指揮者、決策者的參謀和助手。他僅僅服務于領導工作,活動于幕后。作為處于從屬輔助地位的秘書,必須聽命于人,只能在受控的前提下施控。這種受規范控制的角色意識制約著呈膨脹狀態的自我意識,而強烈的自我意識能在一定條件下促進、推動角色意識,這就是自我意識與角色意識的對立統一。在這種對立統一的發展過程中,自我意識與角色意識始終是互相滲透、互為因果的。秘書要實現自我,首先必須沖出自我,在“無我”中實現自我并達到“超我”。
融自我于角色,角色中見自我。任何自我實現不可能在角色之外達到,一個人必須全力塑造豐滿的角色形象,才能真正達到自我實現。在戲劇舞臺上,鑼鼓一響 、音樂聲起,演員就各自完全進入自己的角色。演員所塑的聲情并茂,維妙維肖的角色形象就是他在戲劇舞臺上的一種自我實現。在秘書崗位上扮演秘書角色,就要像演員塑造角色一樣,把追求、跨越更高階段的自我意識不斷調整轉移到塑造完美豐滿的秘書形象上來。要徹底擯棄“身在曹營心在漢”或“這山望見那山高”的心態,使強烈的自我實現的豐富性動機完全融匯在角色意識之中。在角色意識中溶化了強烈的自我意識,那么從屬性的被動工作就會出現創造性、主動性態勢。在規范的角色位置上塑造出了鮮明的角色形象,其自我實現也就達到了新的境界,也就是在角色形象中展現了嶄新的獨特的自我。
隱個性于共性,共性中顯個性。個性,是指一個人在他內在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通過社會生活的實踐鍛煉與陶冶,逐步形成的觀念、態度、氣質與習慣等,它是一個人比較穩定的生理、心理素質和社會行為特征的總和。是一個人在人與人相互接觸中表現出來的性格傾向。共性,是人在社會生活中能夠配合他人的行為,適應群體生活的共同要求,符合群體行為規范的性格傾向。心理學家認為,只要不是病態,任何個性都是可愛的。這是從宏觀角度對社會構成與發展而言。而從微觀角度,對適應某種社會規范而言,個性是要服從于共性的。作為秘書,不僅要個性服從于共性,而且還要使自己的個性巧妙地溶合于共性,具有最大限度的可壓縮性,剛柔相濟,富有彈性。在任何情況下,在任何環境中,不但能順應群體共性,尤其還要順應其服務對象的獨特個性。
能使個性泯消于微觀而顯現于宏觀,是運用掌握個性維度的上乘境界。人們生活中看不到有什么個性的人,往往是最有個性的人。對秘書來說,自負清高,目中無人是狹隘危險的個性;點頭哈腰,奴顏卑膝是令人惡心、沒有出息的個性;而有禮有節、不亢不卑、自信自謙、能屈能伸,才是一個正派秘書所應該具有的個性。一個有作為的秘書,有志獻身于與自己的服務對象共同為之奮斗的事業,他在工作中為了事業和工作的需要,為了適應所在群體的共性和服務對象的個性而壓抑個性、犧牲自我,任勞任怨、埋頭苦干,不計名利,委屈求全,這種沒有“個性”的個性,不正是一種高尚可貴的“個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