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公文寫作應講究語言文采
綜上所述,可見公文缺少文采并非一時之問題,也并非一個部門的問題,乃是長期以來并不以為是問題的問題。筆者只見過起草了不合規范的公文要被清卻從未見過寫了沒有文采的公文要挨批評。那么,什么是公文的文采呢?所謂公文的文采公文中經過選擇、加工后,能夠增強公文表現力的詞藻。但它不一定是華美的語言詞藻,因為華美語藻的堆砌,并不能產生文采。正如巴爾扎克所說:“是來自思想而不是來自詞藻”,所以華美的語言詞然可以使公文增添文采,就是很樸實的俗言哩語使公文頓生文采。那種能激起人們思想活力和高操的語言詞藻是文采,那種質樸無華、情真意切能淺中見深、平中見奇效果的語言詞藻也是文采。其就在于對語言詞藻的選擇與加工的藝術如何。公文為什么要講究文采呢?首先公文的文采是增強公文實用性的需要。的實用性主要體現在公文對象對公文的認識、理角受、執行程度上,這里除了公文的客觀內容外,公作上的表現力、說服力、感染力,即公文的文采,也大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公文的文采,可以增強公文的生動性。毛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是這樣解釋中國革命高要到來的:“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引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紅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這段話不僅表現了作者高矚的政治眼光,也因其精采生動的比喻受到人們的贊賞。
2.公文的文采,可以增強公文的邏輯性。《鄧小平文選》中就有很多這樣以邏輯性強見長的公文。如“世界上最不怕孤立、最不怕封鎖、最不怕制裁的就是中國”。建國以后,我們處于被孤立、被封鎖、被制裁的地位有幾十年之久,但歸根結底,沒有損害我們多少。為什么?因為……”這段話先言出中國三個“最不怕”的觀點,然后分析其原因是黨有志氣,民有志氣,最后得出壞事變好事的結論。這種分析論證順理成章、辯證統一、邏輯性強、很有文采,令人信服。
3.公文的文采,可以增強公文的準確性。1997年4月23日在葉利欽總統為他來訪舉行的歡迎宴會上的講話便是很好的例子,說:“俄羅斯偉大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一切美好的東西只有經過努力才能獲得。’這句話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我們兩國關系在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之后,終于‘結束過去,開辟未來’。從相互視為友好國家到結成建設性伙伴,直至確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這是我們兩國領導人和兩國人民經過共同努力而贏得的共同財富”。這段話既高度概括,又非常形象;既意味深長,又恰到好處;既洗練,又準確;一言以蔽之:很有文采。
4.公文的文采,可以增強公文的可讀性。馬克思的《資本論》可謂博大精深,連馬克思的論敵也不得不承認,馬克思用生動的敘述語言使深奧而枯燥的經濟學問題具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
上述四性,都是從屬于公文的實用性,并為公文的實用性服務的。由于公文的文采增強了公文的生動性、準確性、邏輯性和可讀性,因而必然增強公文的實用性。
其次,公文的文采是機關水平的體現。中國古代不少王朝都很注重公文的文采,總是把知識淵博、文化修養高的人才吸收到高層權力中心,負責公文的起草、潤色、把關等工作。毛澤東同志早就強調:“無產階級一定要有自己的秀才,這些人要較多的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學知識,詞章修養。”今天盡管公文的文學價值已退居次要位置,但有無文采,仍是衡量公文品位高低、質量優劣的重要標準,仍是機關的門面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