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寫論文的格式
臨床研究的對象是病人,應說明來自住院或門診,同時必須將病例數、性別、年齡、職業、病因、病程、病理診斷依據、分組標準、疾病的診斷分型標準、病情和療效判斷依據、觀察方法及指標等情況作簡要說明。上述內容可根據研究的具體情況加以選擇說明,并突出重點。①對研究新診斷方法的論文,要注意交代受試對象是否包括了各類不同患者(病情輕重、有無合并癥、診療經過等),受試對象及對照者的來源(如不同級別的醫院某病患病率及就診率可能不同),正常值如何規定,該診斷方法如何具體進行等等。②研究疾病臨床經過及預后的論文,要注意說明病人是在病程的哪一階段接受治療,病人的轉診情況,是否制定了觀察疾病結果的客觀標準。③病因學研究論文則要交代所用研究設計方法(如臨床隨機試驗、隊列研究等),是否做劑量-效應觀察。④對臨床療效觀察研究來說,主要說明病例選擇標準,病例的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病情輕重等),分組原則與樣本分配方法(配對、配伍或完全隨機),療效觀察指標和療效標準。⑤治療方法如系手術,應注明手術名稱、術式、麻醉方法等;如系藥物治療則應注明藥物的名稱(一般用學名而不用商品名)、來源(包括批號)、劑量、施加途徑與手段、療程,中草藥還應注明產地與制劑方法。
在材料與方法中,還應簡要的說明在什么條件下使用何種統計處理方法與顯著性標準,必要時應說明計算手段和軟件名稱。
三、 結果
將實驗或臨床觀察所得數據或資料進行審核,去偽存真,再對其原始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和統計學處理就可以得出研究的結果。結果是科研論文的核心部分,科研的成敗與否是根據結果來判斷的,結論與推論亦由結果導出。結果部分最能體現論文的學術水平和理論與實用價值。因此,對于這一部分的寫作要特別重視。結果部分的寫作要做到指標明確可靠,數據準確無誤,文字描述言簡意賅,圖表設計正確合理。
結果的具體內容取決于文章的主體。結果的內容包括記錄實驗或臨床觀察的客觀事實、測定的數據、導出的公式、典型病例、取得的圖像等等,但不同類型文章結果的內容應有不同的側重點。①如研究新診斷方法的論文,要特別注意交代試驗結果是否與公認的金標準進行獨立的“盲法”比較,其符合程度如何,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各多少等。②研究疾病臨床經過的論文,要特別交代是否對所有病例進行了隨訪,隨訪率有多高(一般應大于80%),對影響預后的外加因素有無進行調整,結果如何等。③病因學研究的文章要特別注意交代暴露組與非暴露組結果的差異程度,所得結果是否出現于暴露之后等等。
未經統計學處理的實驗觀察記錄叫原始數據。統計學處理的目的是使難以理解的原始數據變得易于理解,并從原始數據的偶然性中揭示某種必然規律。因此,實驗結果的表達一般使用統計量而不使用原始數據,也不必將原始數據全部端出。計數資料可用相對數如百分率,但當樣本數小于100時,則應在百分率后加括弧,在括弧內標明反應數/樣本數,如54.41%(37/68)。計量資料如符合正態分布,應用均值+標準差(或標準誤),如呈偏態分布,一般采用中位數和全距表示。如進行前后或組間比較,應說明統計檢驗的值(如t、u、f等)和p值。關于統計學處理的具體操作詳見統計學專著,這里不作詳解。關于統計名詞及符號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3358-82有關“統計名詞及符號”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