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寫日記的格式
4.小學生寫博客有助于信息素養的養成
博客網站對于每一個用戶發布的日志,都要求給日志選擇“系統分類”和“我的日志分類”,學生在寫博客的過程中就不知不覺的養成了給信息分類的方法,也有助于學生對信息的整理;個人博客的模板功能也有助于學生表現自我,學生可以根據心情、根據愛好選擇不同的模板與他人進行分享;在團隊博客中,學生之間可以幾人一小組合作發帖,合力打造一個精品博客群;博客的留言、評價、發表排行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習慣養成的教育……
小學生寫博客的幾點思考
1.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對待網絡環境
在一些家長與教師眼中,可以說是談網色變,嚴加管制。而作為教育者,應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使他們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辨別能力;把電腦作為研究學習、自主學習的工具,課堂學習的延伸,讓他們明白網絡帶來的精彩,清楚上網應有所選擇和控制。作為網絡時代的家長,既要看到網絡帶來的積極影響又要看到消極影響,在支持和鼓勵學生上網的同時,督促、控制孩子上網的內容和時間,做孩子的傾聽者和引導者。
2、如何合理安排網上與網外的時間
小學生寫博客,有的老師家長表示擔憂,主要是怕學生寫博客費時間,從而影響學習,但大多數家長這樣認為,只要孩子在完成作業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一般都不會阻止他們做博客。學生網上和網外的時間控制關鍵靠學生本身,但也離不開家長的把控。一篇日志的發布通常只需要二十分鐘,應該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如果學生能把上網聊天和打游戲的時間合理利用起來,那豈不是一舉兩得?
3.如何正確引導好學生的網絡語言的使用
網絡語言是網絡催生的新語體。在網絡語言中,由完全病句、數字、符號、拼音、漢字、英文字母雜糅的表達式成了“正宗”語言,成為網民的習慣用法,規范漢語卻變成“另類表達”。在部分學生的博客里,缺少了細膩的描寫,卻多了“木有”、“八錯”、“東東”之類的另類詞語,這些都是學生在網上學來的,如果對網絡語言不加以嚴格控制,那么對下一代會產生強烈的負面影響。
小學生是可塑性最強的一個年齡段,但他們對物質的需求和精神上一樣。現在的他們從小就是看卡通漫畫、電視,現在又癡迷上了網絡,還為自己所感知的語言為榮,相反卻討厭那些乏味的文字,把一種感受、一種心得用一種圖案去表示。對于小學生在博客中使用網絡語言,筆者認為小學生應從學好規范的漢語入手,對網絡語言不能濫用,以免造成溝通、理解的困難。當然,也不是對網絡語言一概拒之門外,如果表情達意確實需要,使用當然無可非議,但必須以普通讀者能看懂為原則。總之,不鼓勵、不提倡,也不堅持扼殺,遵循自然淘汰的原則。因而對于我們小學教師尤其是語文、信息技術老師來說,還是任重而道遠。
4.小學生博客是交流平臺還是障礙
不少學生都將博客視為抒發感受和自我表現的平臺,以及朋友間增進了解和溝通的一種渠道,也有的學生將博客當作宣泄情緒的平臺。有專家認為,當有很多壓力時其實只要宣泄出來,就沒多大問題了,有的小學生一般不太喜歡和老師家長有過多的口頭上的交流,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能通過文字體現出來,無疑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有好處。也有專家認為,表面的發泄似乎對小孩的情緒穩定很有效,但一旦發泄以一種行為模式固定下來,遇事就發泄,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博客這種新的交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戰。筆者認為,教育就是要引導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通過合適的途徑和方式讓他們健康成長,而寫“博客”正是一個好的形式。博客給了孩子們一個表達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