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作初學者入門教程七篇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過程,在初學階段,這樣有針對性的“臨摹”,既能讓你應付上級任務,也能逐步從比對中體會公文到底該如何寫。堅持做一段時間,一定會有收獲的。
公文寫作初學者入門教程之四:提高自己的“悟”性
有朋友問我:“我覺得主任給我改的文章文筆還不如我,為什么局長就是覺得主任比我寫的好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必須弄清楚寫公文目的是什么?我們公文寫作,大到調研文章、工作報告,小掉信息、簡訊,說到底都是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從這個角度考慮,公文寫作和其他文體寫作不同之處就在于:必須符合上級總體意圖。所以寫公文,只能在上級總體意圖的大框架內來寫,出了那個框架,你就算跑題了。那就算文筆再優美,也得不了“高分”。
其實簡單說來是上級意圖,但落實到具體實踐,上級意圖包括國家宏觀政策、上級部門行政部署、本單位工作思路、領導對政策的個人理解,等等。這個需要你在實際工作中去“悟”。
如何提高“悟”性呢?
從實用角度分析,就是寫作要注意“量體裁衣”,也就是要有針對性。比如每個級別的報紙、刊物,都有要解決問題的層次;每個領導、編輯,都有各自的風格和對問題的理解,如果你想得到他們的肯定,就不要孤芳自賞,一定要加以研究。你想在哪里發表、你寫給哪個領導看,就把相關的報紙、刊物,或者把以前已經通過領導認可的文章找來,仔細的看,看的越多越好,研究寫法,查找規律。寫公文時,不要把寫文章的人當成自己,而是當成領導、編輯。當然,一些其他的報紙、刊物、網上的文章,你認為寫的好的,也可以找來看和研究,但開始階段建議還是有高度針對性比較好。
而從長遠提高的角度來說,多閱讀一些政治理論書籍,多關注國家、當地、上級、本單位、本部門等政策、措施,以及相關領導的觀點、思路,多了解時事政治,多思考深層次的原因,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會對自己準確把握某篇公文應該具有的度,會很有幫助的。
公文寫作初學者入門教程之五:“改”出你的水平
修改是寫作的基本功,一氣呵成的佳作畢竟是少數。特別是公文,感情色彩少些,更是需要通過不斷修改來完善。
修改有兩種:一是自己改。寫好后多推敲、多修改,這個根據時間寬余程度。如果時間允許,你可以把你寫好的文章放上個把星期再去修改,一定會有新的收獲。二是請他人改。家人、朋友、同事、領導、甚至網友都可以,參與修改的人越多,你能得到的建議、啟發就越多。一篇文章,讓不同的人修改,會有各種修改的結果。有的改法也不一定對,但多一個思路總是好的。如果能得到水平比你高的人修改,將對你更有幫助。
另外,如果你投稿發表,或者領導修改后,把修改定稿后的文章,和你原來寫的文章對比?锤脑谀睦铮偃テ肺,多研究了會悟出名堂的。
修改,是每個學習寫作的人都應該重視的。
公文寫作初學者入門教程之六:拾起手中的筆
這幾天,一位領導寫了篇文章,30頁紙、一萬幾千個字,全是用鋼筆寫的,讓我幫他打一下字。
這位領導早年在市委辦做過市領導秘書、政策研究室主任、某局局長,寫了幾十年文章,是名副其實的筆桿子。不過他有個習慣,就是從來用筆在紙上寫文章,從來不用電腦寫(多虧他做市領導秘書時,還沒有電腦打字,換了現在可不行了。后來做了領導,自然有人幫他打字了)。他自己開玩笑說,原因很也簡單:一來打字不熟練,用筆比用電腦寫的快;二來字寫的漂亮,喜歡秀一秀! 第二個理由還是很讓我羨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