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文字材料要注重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當前,機關干部在文字材料寫作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針對性不強,深刻性不夠,缺乏厚度和份量,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來從事機關文字材料寫作工作的實踐,分別談點體會。
一、要在增強文字材料的針對性上下功夫
判斷一個材料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這個材料有沒有針對性。一些材料質量不高、領導不滿意,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少針對性。針對性從哪里來,最直接的就是抓問題。提出的問題越尖銳、越貼近實際、越具有普遍意義,引起的反響就越大。抓哪些問題?要抓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具有很強的典型意義和代表性,講出來后能引起大家的重視和思考;要抓十分突出的現實問題,特別是把那些“關注度”很高的問題,在合適的場合講出來,讓群眾和部屬清楚組織的看法和態度,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案和交待;要抓將要遇到的關鍵問題,講這一類問題,主要目的是增強預見性,掌握工作的主動權。那么,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增強文字材料的針對性呢?我認為需要把握好三個方面:一是要切中要害。鼓要敲在點子上,蛇要打在七寸上。提出問題要直奔關鍵,敢于查擺矛盾,敢于揭露傾向性問題,追究其原因、教訓。有一個材料對“好人主義”和“叫好主義”分析得比較好,可以說講在了點子上和要害處,它是這樣講的:現在一些單位“叫好主義”很有市場,“叫好主義”比好人主義有新發展。好人主義只是不敢和不愿得罪人,“叫好主義”則把功夫下在拍馬溜須上,見人就講“過年的話”,逢人先戴“高帽子”,就連黨委民主生活會上,也往往是表揚與自我表揚相結合,批評與自我批評很難開展起來。有的怕得罪人,“批評別人開不了口、處理問題下不了手”,甚至在有些問題上無原則地遷就退讓;有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這都是與好人主義與“叫好主義”盛行分不開的,也說明一些單位少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必須在提高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質量上下功夫。二是要由表及里挖深處。對司空見慣的問題,不能光是擺現象、談危害,而應站在更高起點上分析,從更新的角度來審視,找出問題存在的深層次原因。能不能把存在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找出來,是決定材料思想性強弱的重要方面。分析問題不要追求面面俱到,不要涉及方方面面,要講最本質的東西,不能老和尚的帽子——平平沓沓。如果要害的、本質性的原因找不到、寫不透,材料的思想性就上不去。俗話說,掘深井得甘泉。我們打井挖了很多鍬的時候,常有“差不多”的感覺,可就是不出水,如果這時不停地挖上幾鍬,甘泉就會噴涌而出,少挖一兩鍬,就可能是一個枯井。分析問題也常是這樣,感到“差不多”的時候往往也是才思枯竭的時候,這時如果再鼓一把勁、努一把力,就可能達到“更上一層樓”的境界了。最近聽一位教授的輔導講座,他在講到少數黨委班子成員不會正確處理原則與感情的關系時,對問題分析得比較深,原因找得比較準:“黨委班子成員作為擔當一定職責、擁有一定權力的社會行為主體,往往處于各種社會關系的交匯點和方方面面感情的關注點,不講關系、不講感情是不可能的。但現在有一種傾向,有些事情明知道辦了違反原則,但考慮到有的是上級交辦的,不辦怕影響在上級心目中的印象;有的是同事、戰友、熟人托辦的,不辦怕人家說自己不夠意思;有的是地方對口部門求辦的,不辦怕斷了后路、以后不好來往,再三權衡,最終還是原則讓位于感情,說了不該說的話,辦了不該辦的事。這些問題,說到底都是個人主義思想作怪,是等價交換原則侵入黨內政治生活的表現。”三是要寫出解決問題的新辦法。材料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導工作、啟發思想、推動實踐。我們無論起草什么樣的材料,都不光是念給別人聽的,不僅要告訴別人怎么看,還要告訴別人怎么干,力求拿出解決問題的新辦法、新措施。因此,起草材料要著眼于解決問題多想辦法、多拿對策,注意材料的實用性。特別是對一些常講的問題、經常性主要工作,盡量寫出新思想、新分析、新思路,拿出新舉措,讓人聽后思想有啟發、行動有遵循、工作有“抓手”。最近看了一個材料,對黨委正副書記如何對待名利、做好“讓”的功夫寫得很到位,提出的辦法操作性比較強,很受啟發:“在名利面前,每個黨委正副書記都要超脫一些,名利這個東西,爭是爭不來的。爭名奪利、爭權奪勢、爭你我高低,其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事業受損,個人發展也受限。黨委正副書記一定要有大家的胸懷,在成績榮譽面前要讓,多講對方的功勞和作用;在出頭露臉的機會面前要讓,自覺充當幕后的英雄;在名利和好處面前要讓,自覺經受住寂寞和淡泊的考驗;書記對副書記要讓,充分調動副書記抓全面、負全責的積極性;老同志對新同志要讓,多給對方提供摔打鍛煉的機會;但發生問題時,正副書記尤其是書記一定要勇于承擔責任,勇于承擔主要責任,切不可‘出了成績都是我的,有了問題都是你的’,更不能相互推諉、互相指責,真正在互信、互通、互讓的基礎上促成正副書記彼此的協調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