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文字材料要注重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三、要在增強文字材料的厚實性上下功夫
現在人們看一份材料的質量也常常用有沒有厚度、有沒有份量來評價。這里講的厚度和份量,除了指材料的主題重大、意義重要之外,還指材料所包含的信息量。在盡可能短的篇幅內,包含盡可能大的信息量,也是決定材料質量的重要因素。實踐中感到,增加材料的厚度,需注重把握好這樣四點。一要掌握上情下情。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材料首先要掌握必需的大量的素材。材料寫作所需的素材是多方面的,有兩個基本方面必需掌握,這就是吃透“上情”和摸透“下情”。在材料寫作中,上情如同天,下情如同地。只有掌握“上情”需要,想出來的問題才有指導性;只有了解“下情”實際,抓出來的問題才有針對性。要做到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方法有很多,如及時認真學習上級批示精神,對上情切實把握準、領會透;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實際,對下情真正了解細、掌握實。當然,還有一個關鍵環節,就是勤于思考,用自己頭腦這個“加工廠”,對來自“上下”、“天地”的各種信息進行綜合加工,找準結合點,捕捉“陰陽放電”的火花。二要增厚知識底蘊。機關干部起草的文字材料,大量的是領導講話、調查報告、情況反映等綜合性材料,這就要求掌握必備的知識,在本職業務上成為“專家”,在掌握相關知識上要當“雜家”,努力拓寬知識面,特別是多學點歷史知識,這方面知識豐富了,文章寫出來就有厚重感。有的同志寫材料左右逢源,哪個方面的材料都能拿得起、攻得下,腦子就像一個內存很大的資料庫,總有說不完的好話、用不完的事例,關鍵在于這些同志具有豐厚的知識儲備。機關干部只有重視學習,成為知識的富有者,努力把根基夯實,把視野拓寬,起草文字材料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三要突出抓住“亮點”。就是要把精心提煉概括的“點題話”,具有說服力的數據和典型事例等重要素材,均勻合理地運用布置到材料的各個層次、各個段落之中,把材料充實豐滿起來,既避免產生觀點事例過分集中擁擠或偏沉失重的感覺,又力求具有高低起伏的韻律變化,增強材料的韻味和可讀性。四要多用復合句式。一是語言多用短句。中國優秀的古體詩詞和文言文都是語言精煉傳神的佳作。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雖然每句只有短短十幾個字,但內涵、意境包容量很大,讀來耐人尋味。二是表述具有跳躍性。如“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意牽神連,很少使用過渡性的語言。一些單位起草的工作總結,僅從其語言表述的精煉、準確、到位等特色上看,常常一句話一個思想,一句話一項工作,句句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全篇語言緊湊、干凈利落,堪稱學習借鑒的成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