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公文寫作中詞語的錘煉
(六)寓此類于彼類。所謂寓此類于彼類就是活用詞類。一個詞一般都屬于一個固定的詞類。例如,“祖國”“工廠”“汽車”“工人”“房屋”等都是名詞,“跑”“開”“推動”“開展”等都是動詞,“好”“快”“偉大”“紅彤彤”等都是形容詞。公文中活用詞類可以使語言表達生動、新穎、含義深刻,但應慎重使用,以免產生歧義。例如,“這種對待戰士的連長,不是太‘軍閥’了嗎?”“軍閥”本來是名詞,在這里形容詞化了,其意是“軍閥作風太嚴懲重了”。再如,“有了吃,有了穿,農民自然對改革從心里贊成和支持”,“吃”“穿”都是動詞,在這里活用為名詞,表示“吃的東西”、“穿的衣服”。一個詞起了幾個詞的作用,言簡意明。
(七)寓今日于古時。所謂寓今日于古時就是選用有生命力的古詞語,主要是一些成語、緘言。這些成語含義豐富深刻,既約定俗成,又言簡意賅,在公文的撰寫中可以適當選用。在這方面毛澤東同志表現得尤為出色,在他的著作里使用了大量成語,而且每個成語都用得十分恰當。例如,《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華而不實,脆而不堅。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欽差大臣’滿天飛”一段,用了“實事求是”、“嘩眾取寵”、“華而不實”“自以為是”、“欽差大臣”五個成語,對主觀主義進行了淋漓盡致地分析批判。短短數語,不僅道出了主觀主義多方面的表現,而且生動深刻又易于接受。
(八)寓節奏于音韻。所謂寓節奏于音韻就是注意詞語的音韻美,通過對音韻的調理,以產生和諧、有節奏感的表達效果。這種修辭手法除了詩歌外,在公文寫作中也常有使用。例如“周恩來同志的一生,高瞻遠矚,深明大義,處處以大局為重,事事從大局出發。他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功蓋中華,譽滿天下,從不居功。他光明磊落,忍辱負重,嚴以責己,寬以待人。他為了團結同志,穩定大局,寧肯自己受委屈,受責難,從無半句怨言。”這里一系列的詞語,氣音節整齊勻稱,聲調平仄相間,形成了和諧的音節,增強了語言的節奏感,讀起瑯瑯上口,聽來和諧悅耳,不禁產生一種波瀾起伏的氣勢和抑揚頓挫的表達效果,確實達到了熱情歌頌周總理崇高品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