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自查自評報告
二是重視開展業務培訓。學校制定教師培訓計劃,定期舉辦各種方式的培訓班,加強教師現代信息技術培訓,并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教師與外界的聯系,讓教師走出去開闊眼界,吸取先進經驗,注重校本培訓,鼓勵青年教師向身邊先進教師學習,及時撰寫教學心得,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和老師共成長。培訓經費使用達公用經費的5%以上。
三是重視對教師的考核。為督促教師業務能力迅速提高,學校制定了一系列考核方案、細則,切實加強對教師業務的督促和評估,鼓勵和支持教師進行專業知識提升,促使教師自覺學習風氣的形成,使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教學業務能力不斷提高。
四是重視教師專業發展
實施“221”工程和巡校、巡課制度。即校長包兩個校區,分管副校長包兩個年級組,教導主任包一個年級組,對教師課堂教學進行認真評價,并要求校領導班子成員做到了提前半小時到校,推遲半小時離校,進行巡校、巡課。
堅持崗位大練兵活動。學校每學年定期開展研討課、展示課、公開課、新調入教師研磨課、教學新秀研討課、校級優秀課評選、“五課”教研活動等崗位大練兵活動,做到了全員參與,全科參與。
請進來,全員培訓。學校定期邀請各學科專家來校為教師做學術講座。XX年11月、XX年7月邀請省實驗小學特級教師講學團來學校講課,全體語文、數學老師參與了教研互動活動。XX年3月邀請全國知名教育專家翟海霞教授到我校做了《打造卓越教師》講座。
走出去,與強者共舞,在實踐中磨煉。我校緊緊圍繞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提升全體教師的教育理念和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目標,以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熱點、焦點問題,扎實開展外出培訓。兩年來,我校創造條件,搭建平臺,共派遣了100多人次到上海、廣州、北京、江蘇、天津等地輪流外出學習培訓。培訓歸來后匯報學習心得體會,作專題講座、經驗交流、上匯報課,產生一人學習,多人受益的效應,有力的提升了教師的整體素質。
與名校結對。我校積極拓展與xx名校省實驗小學,全國名校江蘇南通城中小學的交流合作,借船出海。XX年,我校與xx省實驗學校結成了友好交流學校,派遣教師前往省實驗小學學習交流。XX年在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由校長帶領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等一行四人赴江蘇省南通市商討教育教學交流工作,與南通市四大名校之一的城中小學結為友好交流學校。XX年11月,派出兩位教師赴江蘇省南通市城中小學進行為期一周的“影子”式培訓,兩位教師回校后對我校語文和英語教師進行了二次培訓。XX年5月,將派語文、數學各一名教師到南通城中小學培學學習;我校準備邀請南通城中小學專家到我校傳經送寶。
“123”提質工程。對新上崗、新調入教師、轉型教師實施“123”培養工程,即一年站穩講臺、兩年規范教學、三年教有特色。同時配備校內骨干教師對這些教師進行三對一教學輔導,由一名教導主任、一名骨干教師、一名同年級業務輔導老師同時幫扶一位新上崗教師,使新上崗教師盡快進入角色,勝任教學工作。
骨干引領。骨干教師是我校教育工作的排頭兵。我校積極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帶動作用,每學期每人兩節示范課,供全體教師學習、借鑒。同時每周二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教研活動,對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理論、教學能力以及教學細節等方面培訓,我校12名省州級骨干教師,每學期承擔24節觀摩示范課。通過“以老帶新”,“以優帶新”,“以學促新”等方式從師德、師能、師藝等幾方面來塑造教壇新秀,使青年教師干有方向,學有榜樣。
青藍工程。青年教師是學校未來發展的主力軍。為了讓青年教師盡快熟悉教學業務,縮短探索過程,少走彎路,快出成績,更快脫穎而出。我校“青藍工程”采用師徒結對的形式,以教學相長為宗旨,通過師徒之間的“傳、幫、帶”,推進名師建設,為創品牌學校作出貢獻。凡新來的教師,均須參加青藍工程,拜一位本校同學科有經驗的教師為指導教師。指導教師主要由各學科骨干教師擔任。具體由教研組組長推薦,結合被指導教師的意見,領導小組審核批準。幫扶內容分四個方面:一是閱讀指導;二是教材分析指導;三是聽課指導;四是評課指導。我校有四名教師參加了“美麗園丁教師培訓基金會的” 培訓活動,這四位同志回校后制定“青年教師牽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