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高普九” 自查報告
三、學校自評得分情況
小學滿分為223分,學校自評得分205.96分,相當于滿分223分的92.4﹪,達到合格要求。
四、對“雙高普九”工作的認識和做法
新《義務教育法》的一個核心和靈魂就是推進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而高水平、高質量“普九”,正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使學生童年快樂、和諧健康、全面發展的重要保證。
居于以上認識,我校在“雙高普九”工作中,實施了三大主體工程,盡學校最大努力縮小差距,提升質量,提高水平。用扎實的工作,真實的過程,樸實的追求,詮釋著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責任,履行著教育工作者應盡的義務,學校的每一項工作都真真切切地為促進人的發展服務,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為學生的快樂人生導航。
(一)、現代化保障工程—提供信息平臺,拓寬師生視野
1、建立信息化管理體系
學校現有信息化專用教室7個,分別是多媒體教室、衛星接收教室、光盤播放教室、微機室、電子備課室、電子閱覽室,這些因素為教育現代化工作在我校的有效實施和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平臺,讓師生感受到“雙高”的無窮魅力,體驗到知識的浩瀚廣博;
2、有效運用,促進發展
我校始終把信息教育資源的應用擺在突出的位置,并以此為突破口,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1)、落實課程安排
①充分利用“農遠”資源保證20課時課程安排。
②充分利用每周一課時的信 息技術課,使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使用常識,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思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2)、保證資源管理
我校教育資源庫存量約1031.28 g,共計406片,106片cd,300片dvd. 這些資源無論是對學校的教育教學,還是為“三農”服務,促進本地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3)、用于教育教學
我校95%以上的專任教師會制作課件并用資源授課, 50%的教師優用資源授課,師生參與率100%,學科覆蓋面100%,有效利用教育資源服務于課堂教學,極大地促進了我校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為學校的發展帶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4)、提高質量
天網與地網的融合,師生與資源的對話,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活力,孩子們的視野開闊了,見識增長了,知識豐富了,課堂不再沉悶了,學生參與意識和無意注意增強了,對學習的興趣產生了,學習的信心樹立起來了,孩子們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了,課堂效率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提升了。
(5)、促進發展
“農遠”資源和信息資源在我校的運用,為學生和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寬闊的舞臺,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無限的空間,有效改變了農村小學的現狀,距離不再成為障礙。使農村小學向城市化邁進了一步,促進了學校全面、快速的向前發展。
(二)、人力奠基工程——悉心培養隊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重視學習,在學習中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
⑴自主閱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新課標解讀》等一系列教育書籍和理論專著,猶如一份份精致的“自助餐”滋養著教師的專業生命,使教師在閱讀中了解課改,思考課改,感悟和升華課改,從而在教學中轉變教學方式實踐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