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高普九” 自查報告
⑵專題講座:
①專業引領:每學期我校都安排教師參加省、市、區組織的專家、名師報告會、觀摩課,從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提高的機會,讓專家名師引領我們前行。使教師專業水平和能力有很大程度地提高。
②信息技術輔導:學校利用“農遠”和網絡資源,對教師進行資料搜集、資源下載、二次整合等相關培訓,使教師受益非淺,用于教學,學生收獲很大,師生的眼界不斷打開,思路不斷拓寬。做到共享資源,共同提高。
③典型引路:學校樹立優秀教師、師德典型,由這些教師總結自己在教育教學、師德方面的經驗在區、校進行交流,這不但給教師提供了一個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機會,而且對骨干教師本人也起到了激勵作用。通過典型引路,全校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師德水準有大幅度提高。
(3)、自主反思:
反思是教師與自我的對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取得教育教學改革成效為最終目的,教學反思已成為我校教師的自覺行為,學校匯編了《教學反思集》。
(4)、課堂觀摩:
課堂是展示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舞臺,更是教師實踐、提高、成長的平臺。我校堅持每學期開展示范課、研究課、評優課活動。上課教師談設計,聽課教師談感受,與上課教師共同分析教學成敗得失,共同審視教學效果,從而使教師在自評的基礎上互評互學,明確自己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向 40分鐘要質量。通過觀摩活動,教師的課改意識明顯增強,教育教學觀念和方式明顯轉變,落實新課程、促進教學改革得到落實。
2、重視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夯實教師專業成長的根基。
⑴、師德培訓:
充分利用校本培訓時間進行師德培訓,學習《師德建設綱要》、《新時期、新形式下我們怎樣做教師》等文章,使師德修養要求逐步內化為我校教師的理念和行為準則。
⑵、案例培訓:
在雜志、評優課或媒體中選擇生動典型、真實的教學案例,帶領教師觀看、討論、交流,在比較辨別中,教師去領悟、反思、研究,最終把案例和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指導促進教學。學校整理了《案例匯編集》
(3)、課題驅動:
我校以“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為原則,確立了市、區級課題有《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研究》、《小學語文低年級擴展閱讀研究》、《小學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的途徑與方法》,扎扎實實的課題研究為我校教師專業成長起到了推動作用。
(4)、評價促進:
每學年,我校都對教師進行綜合評價,通過評價找到教師身上的優勢和不足,從而確定改進要點制定改進計劃。評價促進了我校教師專業發展,推進了教師專業化進程。
學校的專業引領、悉心培養、教師的自身努力,使我校師資隊伍的專業化程度有了質的提高,為高水平、高質量育人奠定了基礎。
(三)、校園文化工程——注重文化內涵,處處吐秀含香
我校的校園文化工程分四個層次:
1、注重文化理念的引領:
領導學校首先是思想領導,其次是行政領導。我校確立了“以師生為本,以激趣為先,以質量為魂,以發展為上”的辦學理念。踐行著“教學生六年,想學生六十年,為每個鄉村孩子終身幸福奠基”的教育思想。凝練出校訓即:“培養習慣”,形成校風即:“負起責任”。使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感受到成長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人生是美好的。讓好習慣從小養成,讓負責任成為習慣。在以人為本辦學理念的引領下,干部作風務實,教師教風嚴謹,學生學風扎實。為實現“雙高普九”全校的教職員工都在努力著,付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