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浙江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15)實用類(包括論述類)文本閱讀
第ⅱ卷(共120分)
四、(10分)
14.c。[a項“為我國探測月球工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有誤;b項“主要依據宇航員帶回的月面土壤樣本”有誤;d項“以印證獲得的數據”有誤。]
15.d。[為了論證前蘇方的成果”,推斷無據。]
16.遺憾是沒有獲得月面和月面以下物質的光譜,因為在繞月軌道上沒有其他探測器對撞月 過程進行跟蹤監測。收獲是獲得了軌道控制經驗、星上的ccd相機實時傳回的清晰圖像,這些都是探月研究中異常寶貴的成果。
[評分標準:本題4分。“遺憾”,2分,答出“沒有獲得月面和月面以下物質的光譜”即可;“收獲”,2分,“控制經驗”和“傳回圖像”各1分。]
北京市豐臺區XX屆高三語文統一練習(二)
四、(10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16題。
①到底何為國學?胡適說:“‘國學’在我們心眼里,只是‘國故學’的縮寫。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都是我們的‘國故’;研究這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學問,就是‘國故學’,省稱為‘國學’。”他把國學等同于國故學。
②這個定義能不能成立?如果成立,則舉凡研究一切過去歷史文化的學問,都是國學。但歷史文化這一概念所包含內容未免太龐雜,哲學、法律、宗教、藝術、文學、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禮儀、制度、工藝、服飾等等,都可以囊括在內。對所有這些內容的研究都可以叫做國學嗎?胡適的定義,外延過于寬泛,內涵不夠確定,所以沒有被廣為采納。
③后來大家比較一致接受的定義,是把國學和我國的固有學術直接聯系在一起。以此,錢賓四先生《國學概論》提出,“用意在使學者得識二千年來本國學術思想界流轉變遷之大事,以培養其適應啟新的機運之能力。”馬一浮先生抗戰期間在江西泰和講國學,也開宗明義地標示:“今人以吾國固有的學術名為國學。”運已經是給定的與胡適不同的國學定義了。相當長時間以來,學界使用的事實上是后一個定義。不難看出,只就這兩個定義的范圍而言,國學概念的界定,已經經歷了收縮過程。
④蓋一個概念的成立,其涵義不應過寬過泛,否則將造成概念的流失。因此之故,馬一浮又給出了國學新定義。他認為定義國學為固有學術,內涵還失于寬泛籠統,仍然不容易把握,使人不明白是何種學術。所以他提出:“令揩定國學者,即是六藝之學,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學術,廣大精微,無所不備”馬先生認為,所謂國學,就是“六藝之學”。“揩定”一詞是佛家用語,馬先生說:“每下一義,須有法式,謂之揩定。”
⑤“六藝”亦稱“六經”。我國學術的源頭即在于此,中華文化的原典精神亦出于此。我們今天講國學,重要的一點是回歸“六經”。
⑥至于“六藝”在國人的精神世界可能發生的作用,《禮記•經解》引用孔子的話,有如下概括:“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絮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概括的固是“六藝”本身的精神旨趣,但也都關乎生之為人所必須具備的各種修養和品德。換言之,“溫柔敦厚”是人的品性,“疏通知遠”是人的學識,“廣博易良”是人的和樂,“絜靜精微”是人的玄思,“恭儉莊敬”是人的禮敬,“屬辭比事”是人的正見。《莊子•天下篇》解“六藝”又日:“《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馬一浮先生認為上述孔、莊兩家對“六藝”的解澤,簡明而得其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