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復習講座(10)語言表達題的命題走勢及應試策略
(2)
這道題,是一道仿寫題,但從表達形式上說,它包含著仿寫、類比和修辭的排比(“連續類比”)這三者;從內容上說,它考查考生對“友誼”、“勇敢”、“信任”這三者作用的認定;從思維上說,它要借助于想象和聯想。考點呈綜合性是很顯然的。
又如XX年第24題(后文將引出),表面上看只是調整語序,但是它兼及內容和形式的關聯,形式又兼及短語結構、音節和諧等,具有綜合性。
3.試題呈開放性,語用的特點更加鮮明
一般說來,較多的語言表達題所給的材料,或者提供一種情境,或者提供一種仿擬的樣式,目的在于激活考生的思維,引發聯想和想象,并按照要求作表達。因而答案更加靈活而富有彈性。換言之。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文化積累,寫出各式各樣的符合要求的答案來。譬如XX年第25題: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寫一組句子,要求選擇新的本體和喻體,意思完整(不要求與原句字數相同)
海水是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濤聲是音序,
魚蝦、海鷗是海的文字。
這道題的綜合性這里姑且不說,單說它的開放性。你仍然可以像試題所給例子一樣去描寫自然景物,也可以寫自己社會生活的體驗,還可以從親情感受上寫“母愛是生命的一首歌”,甚至可以從建筑物方面來寫“窗是屋子的一雙眼睛”,等等。不過,如果缺少生活的積累,語言表達能力不高,做這樣的試題還是很困難的。
試題的實用性、綜合性和開放性,隱含著創新精神和廣性化的因素,因而語言表達的特點更明顯。
二、應試的基本策略
鑒于高考語言表達題的基本特點,在應試策略上需要建立三個意識。
1.建立話題意識
這里所說的“話題”,有別于話題作文的話題,用的是它的本義,即“談話的中心”。平時不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面表達。總是有一定目的圍繞一定的中心的。高考語言表達題,也是有一定的中心的,差別只是有的試題明說了,有的沒有明說,需要我們去體會。譬如上文所舉XX年第26題,并未明示話題的中心,但它是存在的,即仿寫的文字要表達對“友誼”、“勇敢”、“信任”的積極作用的評述;又如前舉XX年第25題也沒有明示中心,但所給材料中隱含著部分與整體之間關系的認識。強調話題意識,就是強調語言表達的內容,強調重視語言信息,這是語言表達的靈魂。請看下面一例:
將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內容壓縮成一句話。(不超過16字)
我國冶金企業認真貫徹國務院和國家經貿委關于控制鋼鐵生產總量的指示精神,今年一季度,國家大中型鋼鐵企業鋼產量增長幅度開始逐月回落,累計產鋼2461.6萬噸,增長勢頭明顯趨緩。其中1月份鋼產量增長速度比去年12月份降低2個百分點,2月份比1月份降低了3個百分點,3月份又比2月份降低4.9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