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著閱讀簡答題《歐也妮•葛朗臺》、《三國演義》
十、《三國演義》
1.失街亭之后,“武侯彈琴退仲達”,這說的是什么人之間的故事?你怎樣看待這個故事?
答:這說的是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故事。如何看待:諸葛亮能把握對方多疑心理,故意表現出與平日“謹慎”不同的樣子,在處于劣勢的情況下使對方因多疑而不敢行動。或:司馬懿其實并不急于打敗諸葛亮,以免出現對自己不利的“過河拆橋”、“兔死狗烹”的情況。
2.《三國演義》中,馬謖因失守街亭而被諸葛亮斬著,你覺得諸葛亮有沒有過錯?為什么?
答:諸葛亮用人不當,劉備在白帝城托孤時曾說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街亭是蜀軍“咽喉之路”,不可委命于馬謖。
3.《三國演義》的卷首詩《臨江仙》的開頭三句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你覺得這幾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這幾句甚為豪邁、悲壯,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獨感,又含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澹泊、輕視。
4.《三國演義》塑造廠不少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崗所說的“三絕”——奸絕、義絕、智絕。“三絕”是哪三個人?試選“一絕”舉—一例說明其“絕”。
答:曹操“奸絕”,關羽“義絕”,諸葛亮“智絕”。曹操借糧官的人頭以彈壓軍心、“夢中”殺人都體現出曹操的奸詐;關羽為義而與劉、張桃園結盟,奉義而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為義而釋曹操:諸葛亮火燒新野、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智算華容、計用空城等則體現出他的智慧。
5.《三國演義》有不少廣為流傳的成語典故,“望梅止渴”就是其中一例。請簡述“望梅止渴”的情景。
答:曹操帶兵攻打張繡,行軍路過一片荒涼的干旱地區,將士們又累又渴。此時,曹操靈機—動,告訴將士說:“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樹結滿了梅子。”一想到梅子,將士們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將士們雖沒見到梅林,但已經有水喝了。
6.諸葛亮何以《三國演義》中第一主角,究其原因,不外乎其智和忠,請舉例說明諸葛亮的智慧。
答:“隆中對策”,未出茅廬而盡知天下;火燒博望新野;赤壁之戰,最能體現孔明軍事才能;七擒盂獲;空緘計;八卦陣。(能寫出五個即可)
7.簡述《三國演義》中一個帶“三”字的故事(如三顧茅廬、三英戰呂布、三氣周瑜等)。
答:例“三顧茅廬”:徐庶走馬薦諸葛之后,劉備、關羽、張飛三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第一次去,未遇。數日后,二顧茅廬,仍未遇。過了一段時間,三顧茅廬,終于見到諸葛亮。諸葛亮被劉備求賢若渴的誠心感動,終于答應出山。其他略。
8.《三國志•吳書•陸遜傳》載:“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尸骸飄流,塞江而下。”這是《三國演義》中的哪一次戰役?請概述此次戰役的經過。
答:夷陵之戰,劉備為重新奪取荊州、替關羽報仇,對孫吳大舉進攻。開戰之初,蜀軍步步進逼,吳軍節節敗退。后來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指揮戰事。陸遜胸有成竹,先是堅守關隘,后及時抓住戰機,采用火攻,蜀軍的40多座軍營,頃刻之間變成一片火海,全線崩潰。這次大戰以蜀軍徹底大敗而告終。
9.簡述孫策用什么方法向袁術借兵馬?他開始草創江東基業的過程里最主要的助手有哪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