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著閱讀簡答題《歐也妮•葛朗臺》、《三國演義》
答:孫策在父親死后投奔袁術,雖然屢立戰功,袁術也很喜愛他,但他無法忍受袁術的倨傲。他與朱治、呂范等人商議,用父親孫堅所留的傳國玉璽作為抵押,以母舅吳景有難為由,向袁術借雄兵數千。孫策帶領舊將程普、黃蓋、韓當等回來途中遇見交情甚密的周瑜,周瑜向孫策推薦了江東“二張”即張昭和張纮。這些人幫助孫策打敗劉繇,擴充了兵力,迅速占領了江東。
10.《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青梅煮酒論英雄”情節歷來為人所稱道。請結合具體內容談談該情節中的兩位人物各自有著怎樣的性格特征。
答:曹操用手一指劉備,再指自己,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這一話語展現了他的躊躇滿志與驕橫霸氣。劉備聽了曹操的話嚇得變了臉色,匙箸掉到地上,急忙借驚雷之聲掩飾過去,體現了他小心謹慎、機智從容。
11.《三國演義》中“關羽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諸葛亮舌戰群儒”、“空城計”分別發生在哪里?
答:汜水關、虎牢關、柴桑、西城縣。
12.《三國演義》中“斬華雄”這段不到六百字的情節,作者是怎樣刻畫關羽神勇的形象?
答:層層烘托。作者設置了一個難以收拾的戰爭場面,讓關羽出場。虛實結合。虛寫戰場,實寫會場,來表現其超群的武藝。細節點染。如“其酒尚溫”,化抽象為具體,顯示戰斗速度之快,凸顯了關羽的神勇。
13.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關羽一向被譽為“義薄云天”的典型,請舉一例加以說明。
答:參考答案:如關羽和劉備失散以后,“降漢不降曹”,盡管受到曹操的優待,但是一旦得到劉備的消息,立即“掛印封金”而去,保著嫂嫂去尋劉備。
14.《蜀相》詩中的“三顧頻煩天下計”描述的是《三國演義》中的哪個典故?請簡要敘述。
答:三顧茅廬的故事。情節敘述完整、大意對即可。
15.毛宗崗對《三國演義》人物塑造的評價是“三絕”:奸絕、義絕、智絕。請問“義絕”是哪個人?舉一例說明。
答:關羽“義絕”。舉例:關羽為義而降曹(降曹的三個條件體現其義:一、只降漢朝,不降曹操;二、用劉備的俸祿養他的二位嫂子;三、一旦知道劉備的下落,便要去尋找他。途中在曹操讓他與兩位嫂子共處一室時秉燭執刀立于屋外亦體現其義),為義而與劉、張桃園結盟,奉義而辭、過五關斬六將(知道劉備下落后,護嫂而行,過關斬將途中極能體現其義),華容道為義而釋曹操。
16.“青梅煮酒論英雄”指的是哪兩個人?當時他們各自的內心活動怎樣?
答:曹操和劉備。曹操:故意試探劉備,看他是否能成大業,胸懷大志。劉備: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綻,竭力掩蓋,內心恐慌。
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根據《三國演義》(戰役)中“周瑜定計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來的。請再寫出源于《三國演義)的兩個成語,并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答:望梅止渴———曹操;欲擒故縱——諸葛亮,孟獲。故事略。
17.《三國演義》中忠義的化身是關羽,我們所熟知的他忠、義、勇、謀、傲酌事情分別有: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敗走麥城等。試講述其中的一個令你難忘的情節。
答:過五關斬六將:關羽得知劉備的下落,當即將官印吊于屋中,并留下書信,帶上嫂嫂,不辭而別,奔向劉備。路經東嶺關、洛陽城、汜水關、滎陽城、黃河渡口,因為未得到曹操的文書,各關隘的守將皆不放行,關羽迫不得已斬了曹操的六員大將.連闖五道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