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題解題技巧點撥
七、功能混亂,搭配不當
每個成語由于自身詞義和詞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語法功能也會不同。如果對句子的語法功能把握不準,就容易造成搭配不當、功能混亂的錯誤。
例21、他往四周一看,發現漫山遍野都是這種怪石,這時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勝叛軍的妙計。
例22、包圍圈越縮越小,這群罪大惡極的歹徒已成了甕中捉鱉。
例23、各級黨組織要進一步發揮組織領導作用,發揚光大“五講四美”活動的成果。
例24、折扇和信封上面,龍飛鳳舞著文藝界幾十名委員風采各異的簽名。
例21中“出奇制勝”可作謂語,但不能帶賓語。例22中“甕中捉鱉” 是一個動詞性成語,在句中應充當謂語,而該句由于對它的語法功能把握不準,誤當作名詞性成語,用來充當“成了”的賓語,應將“甕中捉鱉”改為“甕中之鱉”。例23、24都是把不及物動詞“發揚光大”“龍飛鳳舞”誤作及物動詞使用,使之帶上賓語,造成了錯誤。
再比如“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績”“信手拈來前人的成果”“漠不關心百姓的疾苦”“耳濡目染了先生的高超技藝”“司空見慣了腐敗現象”“逼得窮途末路”“當仁不讓的責任”“同心同德地建設四化”“深思熟慮的建議”等。
八、畫蛇添足,前后重復
成語一般都比較簡練,使用得當,可以受到言簡意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有些成語和句中其他詞語的語意相同或相近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語隱含義與句子語意的重復。
例25、一項社會調查顯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難免會感到自慚形穢,甚至無端地對自己進行心理折磨。
例26、時下的店名和商品在吸收外來詞時,追求時髦,嘩眾取寵,令人費解。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稱,只能讓人貽笑大方。
例25中“自慚形穢”指因為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成語里已隱含有“感到”之意,故該句在語意上顯得重復贅余。例26中“貽笑大方”是被內行人笑話之意,已含有“讓人”之意,與前面的“讓人”重復。
又如“忍俊不禁地笑了”“難言之隱的苦衷”“一場南柯一夢”“顯得相形見絀”“好象如芒在背”“渾身被打得遍體鱗傷”“目前的當務之急”“接踵而至地闖進來”“津津樂道地說”“海內外聞名遐邇”“責無旁貸的責任”“使我國人民生靈涂炭”“人民的生活安居樂業”“只能讓人貽笑大方”等。
九、不合習慣,違背常規
有些成語常用在否定句中,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里。如果不注意這些成語的習慣用法,就很容易出錯。
例27、成都五牛隊俱樂部一二三線球隊請的主教練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國人,其雄厚財力令其他甲b球隊望其項背。
例中“望其項背”意思是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脊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中,此句意為其他甲b球隊都無法趕得上五牛隊的雄厚財力,該成語使用違背常規,故錯。
再如“善罷甘休”“同日而語”“一概而論”“無時無刻”“等閑視之”“等量齊觀”等都只能用于否定句中。。
十、不合邏輯,事理不通
不合邏輯是指所使用的成語與整個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有時從意義上初一看,似乎沒有錯誤,但從邏輯角度考慮則可能于事理不通。
例28、領導者應該在問題未出現之時就未雨綢繆,而不應在問題出現之后驚慌失措。
例29、王大媽愛干凈是這一帶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種物件總是擺設得有條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