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考點復習實戰教案
它使零散的、疏離的各個小撮團體找到連結而轉型成精神相通、憂戚與共的社群。”四郎”把本來封鎖孤立的經驗變成共同的經驗,塑成公共的記憶,從而增進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會的文化認同。白發蒼蒼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兒女,或者對這段歷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經驗過”四郎”之后,已經變成一個擁有共同情感而彼此體諒的社會。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而公民社會,因為不倚賴皇權或神權來堅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
5.本文設題巧妙,請你說說作者以”如果你為四郎哭泣”為題的用意。
【參考答案】 本文由老父為《四郎探母》哭泣之事而引出對文化的看法,以假設句為題,既別具匠心,設置懸念,引發思考,又可以因事即理,層層深入,闡發觀點。
6.作者從《四郎探母》想到《伊底帕斯》《李爾王》在千百年后仍讓人感動。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參考答案】 承上啟下,自然過渡,印證作者的觀點,闡明文化的作用具有更為普遍的意義,說明能引起歸屬感的、凝聚社會文化認同的文化藝術作品的生命力是永恒的(或”說明了凡是抒寫永恒的人性、深入人類靈魂的文化藝術作品的生命力是永久的”或”說明了作為公民社會里最重要的黏合劑的文化的力量是無窮的”)。
7.理解下列語句的含意。
(1)每一次都像是一場靈魂的洗滌,感情的療傷,社區的禮拜。
(2)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
【參考答案】 (1)運用簡單的比喻和排比,寫出本不相識的聽眾們因為有共同的文化情感和經驗,在聽戲的過程中靈魂深受震撼,感情得到撫慰,痛苦得以升華,并找到同類而擁有了歸屬。(2)以”細絲”的比喻,形象地說明了文化的重要性。而”柔弱”和”強韌”準確地寫出了文化的兩個特點,文化作為一種精神現象看似是柔弱無力的(或”文化在強權政治、戰爭或命運面前往往柔弱無力”),但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能使人具有歸屬感。
8.這篇散文運用了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試探究文中是如何運用這一手法的。
【參考答案】 (1)僅僅是緣于一次看戲,楊四郎的一個舉動,一句動情的話語,老父親及其淚水代表著對故園以及遠在故園的親人的深切思念。(2)接下來作者筆鋒一轉,寫到其他在場的從大陸去的老兵也淚流滿面,就可以說是此第二次高明地運用了以小見大的寫法。(3)而接下來的從中國的《四郎探母》想到外國的《伊底帕斯》與《李爾王》,由此及彼,由中及外。(4)在此基礎上作者再次把筆力集中到由此引發的對文化問題的思考與探索上,最后回答了一個抽象的哲學命題”文化為什么重要”,指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化的力量”。
三、(XX屆第一學期安徽省城名校高三段考第四次聯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 12題。
白塔渡的遐思
熊召政
從玉樹的首府結古鎮出發,沿著通天河谷迤邐前行,兩岸的山峰連綿不斷,青草葳蕤。天空卻是如此的蔚藍。我之所以加上”如此”這兩個字,是因為如果用蔚藍形容這里的天空,那么在黃河兩岸的中原,在長江右岸的江南,那里的天空是沒有資格用”蔚藍”這兩個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