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考點復習實戰教案
沿著通天河谷前行了兩個多小時,遠遠的,我看到河邊伸向波心的小山坡上,矗立著一座耀眼的白塔。它傲岸而孤寂,仿佛一位活佛。當年文成公主就是從這里渡過通天河,前往西藏拉薩。后人為了紀念她,在這里修建了一座白塔。這就是白塔渡口。
長安通往西藏的唐蕃古道,從玉樹穿過。文成公主便是沿著這條古道,用了差不多兩年的時間從長安走到拉薩,其間穿過多少湍急的河流與巍峨的雪山。一個冰清玉潔在皇宮長大的少女,經歷這么多的艱險,把自己的愛情與生命長久地留在青藏高原上。這樣一個無可復制的傳奇,吸引了歷代的作家與藝術家,向她獻上真誠的頌歌。天荒地老的玉樹,是唐蕃古道中最為艱難的一段。文成公主在玉樹境內差不多跋涉了半年多時間。因此,玉樹境內留下了多處紀念文成公主的建筑。最著名的,即是巴塘鄉貝納溝內的文成公主廟與眼前這座白塔渡口了。
我在轉塔的時候,常常會停下腳步,欣賞塔基上那些巖畫與雕塑。在同一幅畫面上,往往會看到度母與公主同時沐浴著祥光。人一生下來,便會本能地抗拒一些東西,但不會抗拒美。西藏的度母即是觀音,是美與慈悲的化身,而文成公主則是藏漢文化交流的偉大使者。將文成公主與度母供奉在一起,可見西藏同胞對文成公主的尊崇與愛戴。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是危險的,一個懂得感恩的民族是偉大的。從白塔上的巖畫,我們看到了感恩與祝福。同時,也為文成公主征服了一個民族的心靈而感到欣慰。
據說,文成公主走到這通天河渡口的時候,所有陪送她的唐朝大臣就此回返,而松贊干布派來的使者在對岸迎接。我猜想,文成公主當年在這河邊徘徊的時候,一定是柔腸百結。她知道一旦踏上渡船,對于故土,將是永別;對于西藏,將是開始。再堅強的人也有脆弱的時候,與送親的人揖別,文成公主一定是熱淚盈眶。這情景讓我想到那兩句膾炙人口的唐詩:”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未語淚先流的文成公主會報什么樣的平安呢?她會告訴中原的父老,告訴白發蒼蒼的母親:女兒平安,西藏平安!
光陰荏苒,一千多年的渡口揖別已散作昆侖山脈的煙云。誠如陸游在三峽吊屈原時所感嘆:”一千五百年前事,惟有濤聲似舊時!”通天河的濤聲,在蒼茫的雪山之間袒露著,噴涌著,它訴說著歷史,也訴說著今天。
沿著白塔,我緩緩地轉了三圈。然后,對著文成公主的畫像,對著度母,我深深地鞠躬。歷史并不渺茫,現實又如此熱烈。在這充滿感恩與祝福的大地上,我的愛與直覺,正像高原上的鮮花一樣緩緩開放。
(摘自XX年9月21日《人民日報》)
9.第一段的環境描寫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通過對比,表現了藏族同胞生活環境的美好。(2)為下文文成公主的進藏作鋪墊。(3)襯托了有信仰、值得感恩的藏族同胞具有高潔而純凈的心靈。
10.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
(1)人一生下來,便會本能地抗拒一些東西,但不會抗拒美。
(2)歷史并不渺茫,現實又如此熱烈。
【參考答案】 (1)度母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善良、美的化身,文成公主是藏漢文化交流的偉大使者,所以藏族人民同樣熱愛、尊崇、愛戴她。
(2)①文成公主的事跡和藏漢兩族人民的傳統友誼,都是可見可感可觸摸的事實,所以”并不渺茫”。②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藏胞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蒸蒸日上。這是”如此熱烈”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