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備考沖刺詞曲鑒賞專題復習教案
答案:(1)婉約 柳永 李清照
(2)秦觀好友蘇軾認為末二句“郴江”之間最為精彩, 而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更贊賞“可堪孤館閉春 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甚至認為蘇軾的看法“僅得皮相”。那你更認同誰的評價?請從詩句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角度,分別加以分析。
答:
答案:(2)蘇東坡和王國維二人看問題角度不同,各有所愛,但都不失為各有一得。答案并不絕對化,示例如下:第一種:更認同蘇軾的看法。這兩句似是詞人在對郴江說:郴江啊,你本來是圍繞著郴山而流的,為什么卻要老遠地流向瀟湘而去呢?其實是借此問含蓄表達了詞人的感情:①意即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遠方去了,可是詞人還得羈旅此地,得不到自由、孤苦零丁。②意即詞人自嘆身世:自己好端端一個讀書人,本想為朝廷做一番事業,正如郴江原本是繞著郴山而轉的呀,誰會想到如今竟被卷入政治斗爭漩渦中去呢?③意即詞人感悟到:生活并非固定,不可預測,就像這繞著郴山的郴江,也是不由自己地奔向瀟湘而去。生活的洪流滾滾向前,不知它還將把自己帶到什么樣苦澀、荒涼的遠方!這兩句既采用擬人手法,顯得山水有情,同情著詞人的凄苦命運;同時也采用了象征寫法,景物注入了問人被貶謫異鄉的孤苦凄情、深長怨恨,顯得意味深遠。第二種:更認同王國維的看法。這兩句是正面實寫詞人羈旅客館的生活:怎能忍受孤寂的旅館,緊緊封閉于春寒之中,而杜鵑陣陣悲鳴中,慘淡夕陽正徐徐落下。①杜鵑“不如歸去”的叫聲、“斜陽”,都能引起游子歸思、鄉愁。營造了一種淪落天涯、身世凄涼之感。本詞句以用典手法,顯得含蓄委婉,內涵豐富,引人聯想。②春寒,即心境寒。獨處客館,一個“閉”字,鎖住了館門,也鎖住了詞人的心。杜鵑聲勾起鄉愁。斜陽漸沉,表現出詞人擔心夜晚來臨更寂寞難耐的心情。所有景物觸動詩人一腔身世凄涼之感。本詞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詞人連用“孤館”、“春寒”、“杜鵑”、“斜陽”等色調灰暗、令人生悲傷心的景物,領起一種強烈的凄冷氣氛,顯得委婉含蓄。
3 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青玉案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注:蛾兒、雪柳,都是婦女的頭飾。
(1)這首詞描寫的是我國哪一個傳統節日?
答案:(1)這首詞描寫的是我國元宵節(或“上元節”“燈節”“元夜”“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