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語文提分策略:仿用句式 修辭方法
4. 文體統(tǒng)一法
恰當?shù)剡\用修辭,還要注意和文體相統(tǒng)一。這主要是在寫作中,有些修辭方法只能用在某些文學類的文章中,其他文體的文章就不宜用。如科技說明文、說理文章就很少甚至不用夸張。
(二)修辭題的應試策略
第一,在平時的書籍和生活中多發(fā)掘修辭因素,提高自身的修辭素養(yǎng)。
以比喻為例,有人把“相似點”稱為“比喻的靈魂”,認為比喻用得是否成功,關鍵在于喻體的選擇和相似點的建立是否貼切、得體、新穎,這無疑是正確的。
但問題在于修辭學只能揭示比喻格的語義組合規(guī)律,其本身卻無法提供實現(xiàn)這些要求的途徑,要實現(xiàn)這些要求,須有賴于設喻者個人的知識面、閱歷、觀察和想像能力。
一般而言,一個人的學識和人生閱歷越不俗,他根據(jù)題旨情境的設喻就越精彩。朱熹在《答鞏仲至》一文中認為,修辭的本質(zhì)不僅僅是“作文”,而是修身,是極有見地的。
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與其花大量的時間于索然無味的辭格概念、種類分析與辨析上面,不如一方面多引導學生在大量的課內(nèi)外閱讀中探幽入微,體會文辭之美;另一方面,多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的大書中欣賞隨時可能遇到的精辭妙語,這樣,在潛移默化之下,學生的語感養(yǎng)成了,聰明才智激發(fā)了,必能妙筆生花。
第二,要培養(yǎng)結合具體語境來解答修辭題的習慣。現(xiàn)在高考修辭題的綜合性越來越強,例如:要求在一個語段當中填寫適當?shù)恼Z句:
蘭因春而存在,而春也因有了蘭的幽美,才多了些溫煦,少了些清寒;荷因夏而存在,而夏也因有了荷的淡雅,才多了些涼爽,少了些燥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僅僅在橫線處使用某種修辭方法寫個句子也不難,難的是要填的句子既要與前面示范性例句的句式相同,又要被語段整體的題旨情境所制約,并不能任意寫來,因此有的考生就難免縮手縮腳了。
南宋的胡仔指出:“凡作詩詞要當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做高考修辭題正如這般。有些時候,修辭題答案的局部雖然精彩,但因為與整體語境不協(xié)調(diào),局部佳句也就黯然失色甚至被認為是錯誤的了。
所以,解答此類題目時,學生一定要在把握住上下文整體的深層含義和感情色彩的基礎上,再發(fā)揮想像,積極創(chuàng)造。
第三,可結合作文訓練培養(yǎng)運用修辭的實際能力。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分為基礎等級和發(fā)展等級兩項。基礎等級中強調(diào)的是“語言通順”,發(fā)展等級中惹人注目的是“有文采”。
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完全可以把學生參差不齊的寫作水平與這兩個評分等級進行參照,然后因人而異地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作文訓練過程中提高各自運用修辭知識的能力。
如要求寫作能力不強的學生先加強用字、選詞、造句等方面的訓練,讓他們在語言的規(guī)范、準確、連貫方面多下工夫,再謀求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對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則要求他們的作文“有文采”,具體表現(xiàn)為用語豐富、句式活潑、靈活地運用多種辭格,以及讓語言具有一定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等等。
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劉勰又從正面講“言以文遠,誠哉斯驗”。如果學生在作文訓練中成功地突破基礎等級中“語言通順”的要求,而漸窺發(fā)展等級中“有文采”的門徑,那么,他也許在解答高考修辭題時把另外一條寬闊的道路也開辟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