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語文通關目標15:文言文的分析綜合
3.手法的混淆。人物傳記的文章為了更好地刻畫人物性格,往往采用多種表現手法,如敘述描寫,評議抒情,描寫又有直接、間接、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等,而題干中有時指定篩選某種手法,審題時就要仔細推敲、不能混淆,把那些雖能表現人物的某種品質卻與題干所表示表現手法不符的項排除。
4.“品行”的誤讀。人物傳記中,作者往往會橫向羅列多個細小事件來反映主要人物多方面的優秀品質或重要成就,命題人就會在其中一處采點設題,學生答題時如果不細心分析,就會落入陷阱,失去分數。例如:XX年高考上海卷《〈酌古論〉序》,考題d項是“作者對于寫文章和行軍打仗都很擅長”,命題人考查的意圖就是評價主要人物的品行,有的學生就沒有注意文中的對應信息點,原文中有“吾鄙人也,劍盾之事,非其所習;鉛槧之業,又非所長”,句意是說寫文章和行軍打仗都不行,因此,d項顯然是人物品行的誤讀。
通關演習——【高考沖刺大通關】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題。
燕昭王求賢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仇。故往見郭隗先生曰:“齊因孤國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敢問以國報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對曰:“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詘指①而事之,北面而受學,則百己者至。先趨而后息,先問而后嘿②,則什己者至。馮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若恣睢奮擊,呴籍③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之法也。王誠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聞王朝其賢臣,天下之士必趨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④言于君曰:‘請求之!仓H碌们Ю锺R,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豈遠千里哉!”
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
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佚輕戰。于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⑤合謀以伐齊,齊兵敗,閔王出走于外。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唯獨莒、即墨。 (選自《戰國策•燕策一》)【注】①詘指:折節,屈尊。詘通“屈”。②嘿:通“默”。③呴籍:腳跺地跳躍的樣子。呴,通“吼”;籍,通“藉”,踐踏。④涓人:宮中負責灑掃的官吏,也泛指親近的內侍。⑤三晉:指韓、趙、魏三國。
(1)下列句子都表現燕昭王禮賢下士的一組是
( )
①卑身厚幣,以招賢者 ②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③王誠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 ④天下之士,必趨于燕矣 ⑤往見郭隗先生 ⑥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