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詩歌鑒賞的實踐
附: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7. 注意用曲的特點
詩詞用曲,曲有反常,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是以有聲寫無聲,以動寫靜;“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是以無聲來反襯人物復雜的內心活動。“渭城朝雨浥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這是樂人之景,可它卻引出了“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心之情;而“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的傷人之景,引出的卻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之情。這都是反常用曲的例子。
8. 注意語句表達
語言表達可從三個角度講。
(1)從整體上說我們要分析作者是直抒胸臆還是一波三折,其他如動靜結合、遠近結合等都要注意。
(2)從句子的角度我們要注意一些修辭方法。修辭方法總是為了更好地說明主題,強化情感表達,常見的如比喻、象征、襯托、雙關。其他還有比擬、夸張、通感等都要注意。
(3)從詞語的角度分析,要注意欣賞用詞的明確、精當。
常見問題有詞性開拓,如“應是綠肥紅瘦”,綠不能肥,紅也不能瘦,肥、瘦本無茂盛、凋零之意,但用在這里別具新意,形象、貼切;謂語迷失,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分析:“浮云”、“落日”后本還有謂語,但如果加上“像”一類的動詞,上下文之間的聯系就太緊密了,原詩本要表達一種飄蕩的感覺,一加動詞就失去了這樣的感覺;倒錯的因果關系,如“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易水給人一種悲壯的感覺,不是從過去一直到現在,而是作者心中郁結的情感,換句話說,是因為作者心中的情感,才有一種“水寒”的感覺。
(三)表達
1. 表達的過程要完整
一種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達,一定有一個過程。我們在表達這種感悟、情感時,一定要把過程講清楚。如“請分析《鳥鳴澗》(XX年春季高考題)一詩春山月夜圖”這樣的一個題目,我們就要在月出前的“人閑”、“花落”,到月出后“鳥鳴”這一過程中來分析。
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詩歌賞析的一般的步驟是敘析評。“敘”即概括地引述原句;“析”就是作過程的簡析;“評”就是旗幟鮮明的亮出觀點。
2. 按要求回答,重點明確
題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環境描寫、語言特點、修辭運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表達才能有的放矢,重點明確。
3. 表達流暢
表達流暢,一是指文句通暢,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反映用語準確、表達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達流暢應該是能做到的。
古典詩詞鑒賞題問答模式例析
從XX年起高考語文卷把“古詩閱讀鑒賞”放到第ⅱ卷以主觀題的形式進行考查,《考試說明》對此明確提出了兩點要求: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綜觀近三年的高考試題,有兩個特點非常明顯:一是試題切入角度小,但以對全詩的理解為基礎,且離不開景、情、境;二是文字淺易,抒發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園情、別離情等。考生一般對考點比較熟悉,能比較輕松地讀懂詩歌,但答題結果卻年年失分嚴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題不規范,容易漏掉一些要點,以致于只能“意會”而不能有效地“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