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詩歌鑒賞的實踐
(2)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7. 元代馬致遠的雜劇《漢宮秋》第三折戲中,漢元帝在灞橋送別王昭君出塞和親時,有下面一段曲詞。閱讀這段曲詞,然后回答問題。(湖北)
《漢宮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著這迥野悲涼。草已添黃,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蒼,人搠起纓槍,馬負著行裝,車運著糇糧,打獵起圍場。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墻;過宮墻,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螿①;泣寒螿,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
注:① 寒螿:寒蟬。
(1)有人贊賞《漢宮秋》的詞曲“寫景寫情,當行出色”。這段曲詞描寫了漢元帝所見、所想的哪兩種情景?表現(xiàn)了漢元帝什么樣的感情?
答: 。
(2)這段曲詞中運用了對仗、頂真的修辭手法,試簡析它們各有怎樣的藝術(shù)效果。
答: 。
【試題答案】
1.“水無情”明寫落日余輝中金陵城外長江浩蕩東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歷史無情地淘汰,他們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復返。“空有”明寫六朝繁華已去,只剩月亮高掛,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轍之意。
(本詞同第三冊李白的《越中覽古》的主旨相近,應不難作答。)
2.(1)“片云”“孤月”意境凄涼,流露出作者孤獨、苦無知音的煩悶;“落日”“秋風”意境雄壯、開闊,又體現(xiàn)了作者“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樂觀曠達。
(2)開放題,言之成理即可。
(答“自強不息”的要聯(lián)系“落日心猶壯”,答“怨憤”的要聯(lián)系“不必取長途”。)
3. ①“空”字表達了苦苦等待而沒有結(jié)果的孤寂、惆悵,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
② 游子思歸鄉(xiāng):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觸景生情,設(shè)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的情景;最后兩句游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xiāng)無期,更添愁苦。 思婦盼歸人:上片寫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念游子;最后兩句寫思婦設(shè)想游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二者兼有:全詞以游子思歸鄉(xiāng)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