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作文學習動作描寫復習學案
作文學案5
學習動作描寫
【概念詮釋】
動作描寫是指描寫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身份、地位、處境、狀態等。
【方法引領】
動作描寫的原則:人物的行動應當經過選擇,足以表現人物的性格。要注意人物行動的生動性和典型性。所謂生動性,指的是作者不僅要寫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寫出他怎樣做。所謂典型性,則指的是作者要寫出人物為什么這樣做,而不那樣做,意在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質等。
一、選擇準確的動詞,力圖一字傳神。 這里的“準確”,包括兩層含義:一是體現人物特點,二是符合生活實際。不同性別、性格、年齡、身份的人,行動的特點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環境中,行動的特點更是不同的。寫好人物的舉止動作,能更好地表現人物鮮明個性與思想境界,使人物形象更具活力。要選擇人物富有個性特征的習慣性動作,以此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善于捕捉人物細微的動作,尤其是凝聚人物個性的細微動作,以此提示人物復雜而深邃的內心世界。.
如老葛朗臺臨終之時,當“十字架、燭臺和銀鑲的圣水壺一出現”,不僅他的“似乎已經死去幾小時的眼睛立刻復活了,目不轉睛地瞧著那些法器”,就連“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動了一動”這一動作方面的細節描寫,鞭辟入里地揭示了老葛朗臺對金錢的強烈占有欲至死也沒有改變的畸形心態。
如: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孫犁《荷花淀》)
作者用“震動”、“吮”兩個動詞準確、細致而生動地寫出了水生嫂得知丈夫明天就要上大部隊去的消息之后豐富、復雜、細膩的情感世界及其微妙的心理變化,一個關心丈夫、體貼丈夫、但又深明大義、顧全大局的思想進步的青年婦女形象躍然紙上。
二、化籠統為具體,展現動作過程。
我們要寫出人物行動的方式和過程,并通過這種描寫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顯現人物的性格。動作是無聲的語言,是人物個性的符號。濃墨潑寫人物一連串的動作,在動作群的刻畫描寫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來。
《守財奴》中的葛朗臺搶奪女兒梳妝臺后,“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塊金板下來,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歐也妮撲過去想搶回,可是箍捅匠的眼睛老盯著女兒跟梳妝匣,他手臂一擺,使勁一推,歐也妮便倒在母親床上。”其中的“掏”、“放”、“盯”、“擺”、“推”等動詞構成的動作群,深刻地揭示了葛朗臺行動的內在動力——對金錢的強烈占有欲,從而使嗜財如命的守財奴形象躍然紙上。
再如魯迅小說《藥》中對劊子手康大叔的描寫:“老栓還躊躇著;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嘴里哼著說,‘這老東西……’”透過這段文字,讀者似乎體味到了雙手沾著革命鮮血的劊子手攫取華老栓用辛勞積攢下來的洋錢時貪婪和兇狠。
三、安排動作順序,服務表現主題。
動作過程的展現需要一定的順序,既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過程寫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動的每個
步驟一步一步地寫具體,這樣才能夠使得人物形象鮮明,文章層次清楚。因此描寫人物的行動要細致。
①要把人物的行動寫具體,首先要對人物的行為進行“分解”、展開—— 先怎樣,又怎樣,最后怎樣。想好以后,再按照這些動作的先后次序,逐一地、有條理地、連貫地寫出來。當然,描寫要有目的,事先要想好為什么寫這個動作和那個動作,而不能一股腦兒全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