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古代文復習教案
2.辨明用法
所謂辨明用法,就是根據上下文。從多種用法中認定其屬何種用法。如“執手相看淚眼”中的“相”,表示互相,而在“當以《晉書》相付”中的“相”就不是“互相”之意,而是作代詞用,“相付”即“付之”。又如“見”,在“君既若見錄”中,是前置代詞,“見錄”就是記住我;在“徒見欺”中,則表示被動,“見欺”,即被欺。
3.分辨古今
有些虛詞,古今用法是不同的,應注意辨別,如“所以”,今天是表示結果的連詞,而在古代卻用法多樣,如在“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中,表示“…………方法”,可譯為“依靠”;在“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一句中,則表示“……的原因”。又如“溺者入水,拯之者亦入水。入水相同,所以入水者則異”,句中的“所以”也是表演原因,后兩句可譯為:他們同樣是落入水中,但落入水中的原因卻是不同的。
4.注意特殊
所謂特殊,一是指兼詞,如“諸”,可以相當于“之乎”、“之于”,“焉”,可以相當于“于之”;“盍”,相當于“何不”,等。二是虛詞連用。連用是為了加強語氣,多用于句末,其重點總是在最后一個,如“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表達語氣的重點在“矣”上。
虛詞也有單音雙音的問題。如“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句中的“至于”是動詞“至” 與介詞 “于”的連用,不要把它混用于現代漢語表示輕微轉折的連詞“至于”。
三、典型題分析
1.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題
權善才,高宗朝為將軍,中郎將范懷義宿衛昭陵,有飛騎犯法①,善才繩之。飛騎因番請見,先涕泣不自勝,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勝,命殺之。大理丞狄仁杰斷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僅守之。奈何以數株小柏而殺大臣?請不奉詔!备咦谔槠唬骸吧撇彭轿腋噶晟习,我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終須死!比式芄讨G,侍中張文 以笏揮令出,仁杰乃引張釋之高廟、辛毗牽裾之例②,曰:“臣聞逆龍鱗,忤人主,自古人為難,臣以為不難。居桀紂時則難,堯舜時則不難,臣今幸逢堯舜,不懼比干之誅。陛下不納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見釋之、辛毗于地上!备咦谠唬骸吧撇徘椴豢扇,法雖不死,朕之恨深矣,須法外殺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懸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豈有罪非極刑,特令賜死?法既無恒,萬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變法,請今日為始!备咦谝饽私墙猓唬骸扒淠 守法,朕有法官。”命編入史。
[注]①飛騎:唐代皇帝的侍衛軍士。②張釋之:西漢人,以善諫聞名。辛毗:三國魏人,以力諫聞名。③象魏:宮廷外的闕門,古代張榜公布法令的地方。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善才繩之。 繩:捆綁。 b.先涕泣不自勝。 勝:控制。
c.朕之恨深矣。恨:遺憾 d.請今日為始。 請:請求。
(2)分別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的字的意思,判斷正確的一項是(2分)
飛騎因番請見。
仁杰乃引張釋之高廟、辛毗牽裾之例。
大理丞狄仁杰斷善才罪止免官。
法是陛下法,臣僅守之。
a.“因”和“乃”相同,“止”和“僅”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