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古代文復習教案
d.我為國死,職耳 職:職分。
(2)比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組是(3分)
①俅以幸臣躐躋顯位 ②得全首領以沒
③扈從以行 ④到以刃裂頸斷舌而死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故事,天子當掛服舉哀 故事:指先例。
b.得全首領以沒 全首領:指保持高位
c.而有司循常習故 有司:指主管官吏。
d.公父母春秋高 春秋:指年齡。
這是一年高考全國卷文言文閱讀的前三題。
第(1)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答案是b。解題時就根據具體語境,試以所給的詞義,看哪一項與上下文意思貫通。a項“靖”的意思是“安定”“平定”,對于賓語“公議”來說,就是“平息”,可見正確。c項“覲”古代多指臣下朝見帝王,也可指卑幼者對于尊長的拜見。這里是李若水去見父母,釋為“拜見”,是準確的。d項“職”,常表示“職責”、“掌管”,又可以表示“職分”,意思是職務上應盡的本分。文中正是此義。b項的“曳”,沒有“蜂擁”義,應是拖、拉!敖鹑艘烦觥保唇鹑税牙钊羲铣鋈ァ
第(2)題考查對虛詞“以”的用法的辨別,答案是 c。本題給出四個例句,兩兩比較,辯其異同。句①和④的“以”都是介詞,但句①的“以”表示動作行為憑借的條件、方式,這里是憑借某種身份;句④的“以”表示動作行為使用的工具,這里指用刀殺死李若水。句②和③的“以”,意義和用法都相同,都相當于“而”。
第(3)題考查對一些特殊詞語的理解,不正確的是b。a項“故事”是“故”和“事”兩個詞的連用,老例,先例。c項“有司”,不是指各有主管范圍,而是指主管官員;d項“春秋”不是指春季、秋季、而是指年齡。這三項舊解釋都是正確的的。b項“全首領”,從語法上看,是“使首領全”,全,使動用法。全首領,保全頭顱和脖子,保全性命,釋為“保持高位”顯然不正確。
四、練習及答案
(一)下列各組加點的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1. a.沛公不勝杯杓:禁住,能承受
b.上下同欲者勝:取得勝利
c.何可勝道也者:盡
d.真黃山絕勝處:優美的
e.數石之重,中人不勝:獲勝 ( )
2. a.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君主
b.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開辟也 :同“避”,躲避
c.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同“避”,躲避
d.唇吻翕辟,不知何詞:張開 ( )
3. a.天理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同“影”
b.屈平既絀,其后秦欲伐齊:同“黜”,被罷免
c.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討伐,征伐
d.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驗應 ( )
(二)下列各組加點字,字義相同的兩項是
1. a.直前詬虜師失信
b.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