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詩歌鑒賞題型復習
(3)含蓄直露兼有。這種題型雖比較復雜,但只要掌握了方法,做好它還是沒有難度的。如XX年高考湖南卷:
閱讀下面的宋詩,按照要求,完成賞析。
示長安君 王安石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
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
欲問后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
注:長安君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張奎之妻,封長安縣君。此詩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遼國前所作。此時他尚未拜相變法。
詩中表現了“愴情”之感,請就中間兩聯逐聯賞析作者是如何表現這種情感的。
這首詩頷聯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而頸聯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理解時要各自分析。頷聯中“供笑語”表達了相逢的歡樂,“話平生”則道盡了人生的滄桑:二者相互映襯,更添一層悲涼況味!安莶荼P”“昏昏燈火”營造了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詩人更容易生發悲愴之情。并且“草草”“昏昏”是疊詞妙用!安莶荨笨梢娋撇说暮唵危瑲g聚中有些許不足;“昏昏”則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將別的傷痛。
頸聯:“自憐”與“又作”貫通一氣,詩人借此直抒胸臆,表達了心中的萬端悲慨!昂!本酶,“塵沙”遠赴,旦夕間重逢又別,且是出使不無艱險的遼國,時空的拓展將悲意又加深了一層。“三年”言時間之長,“萬里”謂距離之遠,以數字入詩,一縱一橫,使悲情更為濃烈。
(4)托物言志。古人寫詩喜歡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某個事物上,通過對這個事物的吟詠表達自己的情懷,這就是所謂的托物言志。命題者在考查時往往讓考生分析作者借某個特定的物象抒發了怎樣的情懷。答題時一般要知人論世,找作者情感與所托之物的共同點,實現人與物的對接,從而把握作者的感情。如XX年高考海南、寧夏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題目。
小齋即事
劉一止
憐琴為弦直,愛棋因局②方。未用較得失,那能記宮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萬事妨。雖此二物隨,不系有興亡。
①劉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進士。曾任監察御史等職,有記載說他曾因“忤秦檜”而被罷官。②局:指棋盤。
作者為什么要寫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發一種什么樣的情懷?
這首詩里的琴弦、棋盤具有正直、方正的特點,與作者自己方正的人品吻合。自己的方正人品不變,結果到頭來“世愈疏”、“萬事妨”,只落得小齋獨處,無關乎國家興亡的結局。作者寫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抒發了作者對個人遭遇的感慨,對世事的譏諷。
2、整體把握詩中的感情
所謂整體把握情感,往往要結合全詩(詞)進行分析評價,從而理出作者借以抒發的感情,其難度比理解某個句子中作者的情感來得大,要求考生必須全面地分析材料,盡可能多地解讀出其中的內涵。如XX年高考福建卷: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武夷山中
宋•謝枋得①
十年②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幾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謝枋得,宋末信州(今屬江西)人,曾力抗元軍,兵敗后隱居福建。后被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詩人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詩時將近十年。
這首詩體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