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詩歌鑒賞題型復習
此題要求考生不但要結合全詩分析,還要結合注釋中的背景資料來答題,從注釋②中可知,一、二句中的“無夢還家”“獨立青峰”表達了作者國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三、四句寫到梅花的意象,結合注釋①可知,表現了詩人孤傲不群、堅貞自勵的情懷。
由此可見,整體感知詩歌的感情時,除了把握詩句的內容外,還要聯系作者生平經歷及時代背景,做到知人論世。再如XX年高考湖北卷: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華清宮
吳融
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便干。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過華清宮
李約
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做此題時固然要學會抓住詩中描寫的景物進行分析,但若考生不了解華清宮的有關背景,恐怕也很難理解透作者在詩中的感情。華清宮即中國唐代離宮。以溫泉湯池著稱。在今陜西省臨潼縣驪山北麓。據文獻記載,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西漢、北魏、北周、隋代亦建湯池。唐貞觀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詔令在此造殿,賜名湯泉宮。天寶六載(747)改名華清宮。當時這里臺殿環列,盛況空前,但安史之亂后皇帝很少游幸。至唐末廢圮,五代成為道觀。知道這一背景,再讀這二首詩,作者的寫作意圖就出來了。第一首詩通過對華清宮外“飛雪暗云”的寒冷天氣與宮內“綠樹碧檐”的景物形成鮮明對比,再通過“無人知道外邊寒”的控訴,鞭撻無視人民疾苦、沉湎于享樂的封建統治者。第二首詩通過對唐明皇在華清宮游樂歌舞,不理國事,導致安史之亂的史實的吟詠,諷刺了統治者荒淫誤國,感嘆王朝的興衰。
3、比較不同詩中作者的感情
高考對詩人情感的考查,方法除了整體感知外,有時還可根據作者心境、身份、地位的不同,比較詩中具體情感的異同。這個比較具體又可分為二類:
(1)比較不同詩中同樣詞語心境的異同。如XX年高考遼寧卷:
閱讀下列詩歌,完成后面題目
秋夜獨坐(節選)
唐•王維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夜深
宋•周弼
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床對夜燈。
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
兩詩中均有“獨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試簡要分析。
這二首詩中雖然都寫了“獨坐”,但由于作者所寫的環境不一,因而導致所抒發的感情(心境)也不相同。分析時同樣要結合全詩進行整體感知。王詩寫的是悲哀孤獨的心境。一、二句寫是人獨坐的孤寂和歲月流逝的悲涼;三、四句寫草木昆蟲零落哀鳴,更添悲哀。周詩寫的是寧靜安適的心境。一、二句寫是人獨坐燈下苦讀,不覺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變化襯托了是讀書人夜讀時的投入和專注。再如XX年高考江西卷: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金陵晚望 金陵圖
高蟾 韋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