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詩歌鑒賞題型復習
②薄、言:都是語助詞,無實意。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帶間裝物。
《詩經》使用賦、比、興手法,本詩使用的手法是 。
《詩經》常用的表現手法是賦、比、興。賦即鋪陳敘事;比即打比方,如《碩鼠》中用碩鼠比喻貪得無厭的統治者;興即“欲言此物,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朱熹語),如《孔雀東南飛》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引出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愛情故事。這首詩敘述了古代婦女采芣苢的勞動場面,用“采”“有”“掇”“捋”“袺”“襭”這些動詞,重章疊唱,將場面寫得栩栩如生。顯然這里是鋪陳敘事,因此此題的答案為“賦”。
2、辨析詩句的手法
即抽出詩中的某一句,讓考生辨析其表現手法及作用。辨析的關鍵一是 “辨”,即要善于判斷;二是“析”,即要學會扣住詩句分析。具體要結合題目要求去考慮,如XX年高考江蘇卷(詩見上文):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
這句描寫了送別友人之后所見的景,景中包含著對友人的惜別、關切之情。因此用了古詩中常見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現手法。題目沒有讓分析,只要辨別出來就行了。再如XX年高考山東卷:
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
出關①
徐蘭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②影風翻見戍樓。
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注:①關,指居庸關。②旆(pèi),旌旗。
“馬后桃花馬前雪”一句在藝術表現上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
這一題不但要辨明詩句的手法特點,還要進行分析。“馬前桃花馬后雪”詩句巧妙地以“馬”勾連“桃花”與“雪”二個事物,采用借代手法,以桃花代家鄉溫馨美好的生活,以“雪”代塞外嚴寒的生活,將關內桃花爛漫與關外白雪茫茫兩個場景聚集到征馬這一關節點上,描寫生動,對比鮮明,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讀之令人心酸。
3、分析形象的寫法
所謂分析形象的寫法,即要求考生分析詩詞用什么樣的手法突出所寫形象的特點,如XX年高考安徽卷(詩見上文):
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現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
這首詞題為《詠鷹》,可見鷹為作者在詞中所吟詠的形象。一般說來,詩詞描, 繪形象的方法不外乎, 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二種。正面描寫好把握,側面描寫一般常借助于對比、襯托等手法來突出對象的特征。這首詞上片沒有全部直接寫鷹,而是寫寒山、大地、秋空,為鷹的活動提供了特定的場所。顯然作者在這里用了襯托的手法,以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襯托鷹勇猛無畏、志存高遠的形象。
4、分析抒情的方式
詩歌抒情的方式一般也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二種,分析詩詞的抒情方式也是高考詩歌鑒賞題中常出現的內容,如XX年高考重慶卷(詩見上文):
蘇軾《海棠》詩的前二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后二句抒寫情感時使用了什么手法?
蘇詩《海棠》的后二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抒發了作者對花的摯愛之情詩人采用間接抒情的方法,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花比作人,寫詩人唯恐花兒在深夜里也會睡去,自己更加寂寞,所以點燃起明亮的燈燭,照看著那一簇簇紅艷艷的海棠。從而間接抒發民作者對海棠花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