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第二輪文言文閱讀導練復習教案
3.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感 憤 郁 塞 觸 事 而 發 故 其 文 立 言 之 旨 多 今 人 之 笑 為 迂 者 a.感憤郁塞/觸事而發/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為迂者 b.感憤郁塞/觸事而發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為迂者 c.感憤郁塞/觸事而發/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為迂者 d.感憤郁塞/觸事而發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為迂者 【解析】 a 此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斷句應注意文言文句式特點及文意的起承轉合,本題中的“感憤郁塞”“觸事而發”在文意上既貫通又自成兩節,應斷開;后面一“故”字領起下文,所以“故”之前亦斷開;后面文句意為今人多嘲笑其迂腐,因此在“多”之前要斷開。 4.結合文意,請你談談作者對嚴祺先的文章“欣賞嘆詫”的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為嚴祺先的文章:①命意立論,卓爾不群,不被世間平庸的人所理解而受到譏笑;②說理敘事,明白曉暢,嚴峻犀利。(只答“恂恂儒者而筆能殺人”或“文辭之工如此”也可) 【解析】 此題考查概括文章中作者的觀點的能力。文章比較了韓文公與嚴祺先的文章被世人譏笑的不同,韓文是因為文辭,而嚴文則是其“立言之旨”,但作者卻“余獨不以為迂”。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韓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吾嘗謂文章之事,未論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則余亦迂甚矣哉!(2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韓文公的文章,振起了八個朝代以來的衰頹(文風)。 (2)所以我曾經說,寫文章的事情,不說別的,必須首先去除它的俗氣才行。 (3)那么我也迂腐得厲害啦! 【解析】 此題考查文言文的翻譯能力。三個句子中沒有很多特殊的文言現象,重點在于落實好每句中實詞的意思。(1)中的得分點有“起”(振起),再就是句子通暢;(2)中的得分點有“謂”(說)、“文章”(名詞作動詞,寫文章)、“論”(說)、“去”(去除或除去);(3)中主要是句式和語氣,這是一個感嘆句,翻譯時一定要表達出這種情感和語氣。文言文的翻譯前提是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其次,關注句子中的文言現象,如特殊句式,通假字、詞類活用等,審視句子特點。再者,逐字對應翻譯,作好換、留、刪、補、調,要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的翻譯,這些字詞是得分點,要與上下文對應。最后注意句子前后的通順。 【參考譯文】 韓愈的文章,振興了八個朝代衰靡的文風,他的詩也怪異奇特,獨辟蹊徑自成一派,而考亭先生(朱熹)曾經批評他的世俗,說《上宰相書》、《讀書城南詩》就是這樣。難道不是憑借他急切地求知以謀求仕進,其志向在于好的利祿嗎?所以我曾經說,寫文章的事情,不說別的,必須首先去除它的俗氣才行。現在天下有很多文人,他們身處在落后愚昧之地,而在有道德有學識的人那里通達姓名,早晨寫了一篇文章,晚上就雕刻印制,往往形成一個長卷,求見貴人以及結交知名的人士時,拿著它作為見面禮。像這樣,文章雖然好,但流于世俗了。我讀嚴祺先的文章,很是感嘆他能夠正直敢言超凡脫俗。